椎间盘镜与开放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椎间盘镜与开放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ID:11100405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椎间盘镜与开放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_第1页
椎间盘镜与开放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_第2页
椎间盘镜与开放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_第3页
椎间盘镜与开放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_第4页
资源描述:

《椎间盘镜与开放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椎间盘镜与开放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摘要】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在相同时间段内,两组病例采用统一的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手术由专人操作。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对2种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术后开放手术组的优良率为85%,MED组的优良率为90%。结论MED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其手术技能基本同传统开窗椎间盘髓核

2、摘除术,可作为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椎间盘镜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强调定位准确、尽量摘除干净、尽可能保留软组织和骨组织、维护脊柱的稳定性、减压神经根管等。自1934年美国人Mixter和Barr首次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至今仍然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1997年Foley和Smith首次介绍了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近年来在中国亦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比较MED与传统开放式髓核摘除术的疗效

3、,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我们对两组病例进行了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MED组和开放式髓核摘除术组。MED组与传统髓核摘除术组各40例。MED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30~51岁,平均40.4岁。手术节段位于L5S1者24例,占60%;L4~5者15例,占37%;L3~4者1例,占3%。腰腿痛平均病程为18个月(4~360个月)。开放式髓核摘除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8~56岁,平均41.3岁,手

4、术节段位于L5S1者20例,占50%;L4~5者19例,占47%;L3~4者1例,占3%。腰腿痛病程平均为16个月(6~85个月)。1.2病例选择标准(1)腰痛伴下肢痛,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2)有神经根性症状,下肢感觉麻木,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肌力下降等;(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CT检查、MRI或椎管造影提示有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未经手术治疗。1.3手术方法 1.3.1MED手术组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于腰桥上,C臂X线机透视后,在手术间隙的腰背部后正中线旁开1cm处插入定位导针,沿导针依次插入由小到大

5、的扩张器,序惯性的推开椎旁肌,显露椎板,然后插入工作通道管,并用自由臂固定,在通道管内放置内镜。在工作通道内进行髓核摘除术。最后退出工作通道,关闭切口。1.3.2开放式髓核摘除术组按常规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法进行手术,术后绝对卧床休息1周后视情况决定下床活动时间。1.4观察指标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间隙和突出程度等方面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疗效评价标准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1]。优: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能恢复正常工作;良:腰腿痛消失,下肢遗留少

6、许麻木或轻度皮肤感觉减退;可:腰腿痛大部分消失,下肢直腿抬高大于60°,能维持一般基本生活;差: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相关体征无改善。并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脑脊液漏和神经损伤)。2结果2.1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开放组与MED组手术平均需时分别为96.1min(60.8~145.5min)和70.4min(35~15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108.4ml(51.6~165.2ml)和38.5ml(16.4~60.6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

7、未发生脑脊液漏及神经损伤并发症。2.2疗效评价开放手术组平均随访15.3个月(6~38个月),MED组为10.4个月(6~29个月)。术后开放手术组的优良率为85%,MED组的优良率为90%。3讨论3.1两种方法比较MED的优点本研究表明术后2年,两组总的优良率均达到85%以上,说明两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文献报道MED手术近期疗效优良[2~4]。与传统椎间盘摘除术相比,不必广泛剥离椎旁肌,只少量咬除上位椎板下缘,酌情扩大椎板间隙,不严重干扰脊柱正常生物力学结构,术后对脊柱的稳定性不构成严重影响,从而

8、减少和有效防止了腰椎术后的下腰椎不稳,同时减少了传统手术后的椎管内瘢痕粘连。3.2并发症及其处理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并发症国内外报告的发生率为4%~6%[5],包括不规范操作所致的术中并发症,如硬膜撕裂、神经根、马尾损伤、椎前血管损伤等。预防并发症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术后功能锻炼,主动直腿抬高和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神经根的粘连和腰椎不稳的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血肿形成,椎间盘感染,术后神经根周围瘢痕形成及纤维化,以及继发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