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及应用

自我效能感及应用

ID:11076778

大小:3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9

自我效能感及应用_第1页
自我效能感及应用_第2页
自我效能感及应用_第3页
自我效能感及应用_第4页
自我效能感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我效能感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我效能感及应用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1977最早提出来的。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为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自我效能感对调节自己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简单的说“自我效能就是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当问孩子是否能在10分钟内背一首古诗,孩子在没有背诵前的回答,就是自我效能。对自己的预期越肯定,自我效能感就越高。乐乐今年6岁。有一天,妈妈问乐乐:“现在给你读一首古诗,10分钟后能背下来吗?”乐乐回答:“我觉得肯定不行,时间

2、太短了!”乐乐对妈妈的回答,表现出了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一种预期,也就是自我效能。●也许有的妈妈会说,自我效能感不就是自信嘛!是的,两者含义差不多,只是自信是一种最后的结果,是大多数情况对自己能力肯定的一种状态;而自我效能则是每一件事情上体现出的判断自己的过程。自信的孩子不一定在每一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自我效能都高,但是自信一定是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高自我效能感的累积总和。●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预测,它体现了学生对自身学业成就水平的一种自信和期望,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

3、学业成绩、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据调查,大部分高职学生的一个最大缺陷就是自我效能感较弱,在学习、竞争中自信度和能力感欠缺,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兴趣和激情,成了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注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一个自我效能感高的、自信满满的孩子,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培养自我效能感,让孩子有许多成功的体验。▲2.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加孩子的替代性成功经验。给孩子看年龄差不多的同伴顺利做成某件事情,并对他说你也可以,建立孩子间接的自信心。▲3.培养自我效能感,注意对孩子的评

4、价。孩子在3~5岁时已经能够将外在评价标准内化形成自己独立的评价,虽然仍处于较低水平。父母在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话语,要真诚地给孩子指出,通过什么样的努力可以获得成功。在生活中,应对一些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事情时,自我效能就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可以直接指导,但是,在孩子长大以后,面对中考高考找工作的关键时刻,只有自我效能感伴着他一路前行了。非常父母只做三件事: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显

5、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非常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非常父母做的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孩子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教育孩子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1、非常父母不当“法官”,学做“律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

6、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2、非常父母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3、非常父母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

7、要了。非常父母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如何教育孩子阅读小提示: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非常父母做的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