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71785
大小:6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9
《试议启蒙的抑或政治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启蒙的抑或政治的?启蒙的抑或政治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启蒙的抑或政治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白话文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处于对抗状态。早在1916年,胡适便抛出白话的理路来与文言文决战:“吾以为文学在今日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最大多数之国人为一大能事。吾又当以为文学不当与人事全无关系。凡有价值之文学,皆尝有大影响于世道人心者。”(第28卷,P403)用当事人自己的话语来说,白话文“乃是我们全国人都该赏识的一件好宝贝”。摘要:关于“五四”白话文传播理由,研究者往往受到新青年派白话启蒙叙事框架的影响,将研究重心放在了
2、文化学者如何倡导、发起白话文运动的理由上,而对于政府权力的正面介入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将其置于白话传播的对立面。其实,白话文的传播上挂政治,下连教育,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运转机制,不但有在野知识分子的鼓吹,也有政府制度化、组织化的推广。在野的新青年派倡导白话文运动注重的是白话的启蒙诉求,而北洋政府的制度化推动白话文传播则源于“强南就北”的语言统一配合政治统一的政治策略。虽然朝野势力对白话文传播有着不同的诉求与打造,但双方的颉颃互动却共同造就了“五四”白话文传播的历史辉煌。 关键词:启蒙叙事;语言政治;白话文传播 1001—8204(2012)02—0
3、125—04 梳理中国近代白话文传播的兴衰起落,时至今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就已有的研究成果而言,研究者往往受到白话倡导者启蒙叙事的影响,将研究重心放在了文化学者如何倡导、发起白话文运动的理由上,而对于政府权力的正面介入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将其置于白话文传播的对立面。其实,白话文的传播普及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现象,也从来就不是倡导者自家之事,它上挂政治,下连教育,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运转机制,不但需要在野知识分子的鼓吹,也需要政府制度化、组织化的推广,以扩大并巩固其效果。本文通过考察新青年派与北洋政府朝野两种势力对白话文传播的诉求与打造,探讨在
4、启蒙与政治二者颉颃互动中白话文传播的幽微曲折和价值作用。 一、被凸显的启蒙叙事:新青年派的白话诉求 描述白话文传播的历史,我们耳熟能详的是胡适主导的启蒙叙事。这种叙事一方面强调白话的意蕴,另一方面也标举在野知识分子对白话文传播的主导作用。如胡适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的导言中曾有这样的表述:“白话文的局面,若没有‘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至少也得迟出现二三十年。”胡适深知叙述建构历史的秘密,以他为中心叙述的被“逼上梁山”,“偶然”在国外发难的叙述成了白话文兴起唯一的“历史的引子”,一班白话文倡导者集于陈独秀治下的《新青年》杂志,对文言发起攻击,
5、其间虽受林纾等“守旧党”刁难,且守旧党与当权的安福系沆瀣一气,欲以武力压制文学革命,但革命还是“轻轻悄悄地成功了”,白话“一跃而升格成为“国语”。此中,无论清末白话文运动的铺垫工作还是北洋政府的推动工作,都被悄悄地隐去,历史背景就这样被抽离,逐渐塑成了新青年派知识群体白话启蒙的叙事框架。这一环环相扣的线性叙述,通过反复强调白话的、平等的启蒙特质述说着这场语言运动的历史进步性与合法性。 有关白话文运动的历史叙述,是胡适等人通过对一系列概念事件的组织编排有意建构的,此中“白话”与“文言”关系也被逐渐建构成你死我活的语言斗争。在胡适、陈独秀等文化学者看来,白话
6、文是以通俗化、大众化、平民化为取向的,它与象启蒙的抑或政治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征着“等级分立”的文言文长期处于对抗状态。早在1916年,胡适便抛出白话的理路来与文言文决战:“吾以为文学在今日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最大多数之国人为一大能事。吾又当以为文学不当与人事全无关系。凡有价值之文学,皆尝有大影响于世道人心者。”(第28卷,P403)用当事人自己的话语来说,白话文“乃是我们全国人都该赏识的一件好宝贝”。这样的指称不但具有广泛普及意识,而且同时拥有对平等观念的毋庸置疑态度。就在白话文刚刚被北洋政府明令进入国语课本之际,胡适还
7、掷地有声地批评清末白话文运动的话语特权传统,以彰显“五四”白话文运动白话面前人人平等的先进理念:“他们(清末白话文运动)最大的缺点是把社会分作两部分:一边是‘他们’,一边是‘我们’。一边是应该用白话的‘他们’,一边是应该做古文古诗的‘我们’。我们不妨仍旧吃肉,但他们下等社会不配吃肉,只好抛块骨头给他们吃去吧。这种态度是不行的。”(第2卷,P328)胡适对于清末白话文运动的铺垫作用不但掩盖不提,而且对其进行批评,以建立其白话传播的主导地位。正是在胡适的鼓动下,“新青年派”才有了一鼓作气的勇气。朱希祖曾这样总结白话文反对者的想法:“我们雅人,只要学古;白话的文
8、,由他们俗人作通俗文用罢了。”周作人在《新文学的源流》中说“古文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