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演进研究及思索

对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演进研究及思索

ID:11063372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对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演进研究及思索_第1页
对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演进研究及思索_第2页
对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演进研究及思索_第3页
对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演进研究及思索_第4页
对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演进研究及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演进研究及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演进研究及思索摘要:我国高职教育伴随职业能力观演变分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高职的课程体系也同样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课程体系改革。文章对三个不同发展阶段职业能力观演变、三次较大规模的课程体系改革进行分析和回顾,提出了按照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逻辑关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置模式,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改革分析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职业能力已经成为教育与培训关注的热点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职业能力

2、是职业教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而职业能力培养则是高职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不长,但伴随职业能力观演变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高职的课程体系也同样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课程体系改革。目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实施过程,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如何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值得广大学者从课程体系角度分析和思考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一、我国高职职业能力演进的三个发展阶段8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形态的转变,对职业能力的认识即职业能力观经历了一个逐步递演和嬗变的过程。从不

3、同国家和角度,职业能力观演变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的专项能力观、过渡阶段的关键能力观和现阶段的整合能力观[1]。每个阶段对职业能力内涵的基本认识都受其所处时代背景的深刻影响,并决定其对人才需求的不同形式,有着不同的能力结构和特点。第一阶段,职业能力观的初始形态——专项能力观,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形成以操作性任务技能训练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思想,强调岗位任务技能培养。以这种能力观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只重视彼此孤立技能的培训,没有顾及任务技能之间的联系性及其所共有的一般

4、素质的要求,专业性的职业学校教育不宜全盘采纳。第二阶段,职业能力观的过渡阶段——关键能力观,是在20世纪40-50年代新科技革命的召唤下逐步孕育和浮现的,强调个体整体能力结构的塑造。以这种能力观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过分强调个体的整体性,且具有主观性的倾向,割裂具体工作岗位,忽视任务技能,对职业学校教育后期特定岗位所需的任务技能的实训以及针对性较强的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借鉴意义甚微。8第三阶段,职业能力观的现阶段——整合能力观,是在20世纪70年代新科技革命把人类真正带进信息社会进程中出现的,强调立体式的空

5、间结构的框架。以这种能力观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具体工作情景为基点,融合技能观和关键能力观的内容,符合时代需求,满足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和专业性的职业教育的双重需求。就这种新型职业能力观而言,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关于职业能力的界定和论述中有着共同的旨趣,重视参与的行动性和应用性,为职业能力构造了一个立体式的空间结构框架,从而实现了对前两种能力观的超越,因此,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为终极目标定位。二、我国高职课程体系的三次大规模改革[2]第一次,是在2000年前后,

6、以学科为中心的理论导向的课程编制模式和课程设置模式。由于当时教育学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定位等还不是特别明确,其课程编制基本沿用本科学科系统模式,区别仅仅是学制比本科短,内容比本科压缩,通常为三段式课程体系,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三段式课程教学内容是本科的压缩饼干,侧重知识的系统性,没有清晰、完整的技能培养体系,失去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偏离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缺乏职业能力,造成学生难以就业,与高职的办学目的相背离,因此被逐渐抛弃。8第二次,是在2000-2006年,以能

7、力本位为指导的课程编排和设置模式。200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对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设置作了明确要求。从职业分析入手,根据目前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来组织和建构课程,因此,叫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旨,侧重从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忽视了工作的整体特性和经验,不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与发展,不利于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体系,以能力为出发点的做法,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零碎,不利于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

8、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从这些意义上讲,能力本位更适合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教育。8第三次,在2006年以来,以工作课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置模式。2004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颁发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推动了各职业学校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68号)中指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