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临床病理研究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临床病理研究

ID:11063054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临床病理研究_第1页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临床病理研究_第2页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临床病理研究_第3页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临床病理研究_第4页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临床病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临床病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临床病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CC)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光镜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1例阑尾GCC进行研究。结果本例阑尾GCC为男性。镜检肿瘤主要由杯状细胞构成,内含黏液,核位于一侧,无明显异型性,以单个、小巢或腺泡状结构排列,腺泡中央无腔隙,小管状与杯状细胞间及杯状细胞与隐窝上皮问有移行现象,但阑尾腔表面黏膜未见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gA,Syn,CEA,CK均阳性。结论阑尾GCC由散在的神经内分泌和黏蛋白分化的多潜能细胞分化而来,是阑尾类癌的一种亚型,诊断主要依靠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的综合观察,生物学行为

2、难以预测,可能和肿瘤组成成分及浸润程度有关。【关键词】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临床病理;分析作者单位:51140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病理科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obletcellcaminoid,GCC)是原发于阑尾同时具有腺样和内分泌分化特征的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自从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道以来,命名繁多。在WHO(200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被归人混合性外分泌一内分泌肿瘤的亚型[1]。本文报道1例GCC,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分析。1资料与方法61.1一般资料男,49岁,反复右下腹隐痛3个月余,临床诊断慢性阑尾炎在外院手术,术中见阑尾体部约4.0cm×3.5cm×

3、3.5cm包块呈囊性,界清,送至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病检,半月后在本院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随访22个月未见转移和复发。1.2方法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检,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DAB显色,选用抗体CK,CEA,CgA,Syn均为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辅以AB、PAS染色。2结果2.1病理检查2.1.1大体检查阑尾长4.0cm,均匀增粗并扭曲,直径1.6cm,浆膜面充血,切面见阑尾管腔闭塞,灰白色,质韧。病理诊断:阑尾GCC侵及浆膜层,切缘可见少量癌细胞伴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黏液湖形成。半月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未见肿瘤残留及

4、淋巴结转移。2.1.2镜下观察镜下均可见大量弥漫性生长的杯状细胞或印戒样细胞,内含黏液,多数为类圆形,核位于一侧无明显异型,呈单个、小巢或腺泡状结构,但腺泡中央无腔隙,肿瘤细胞位于黏膜层及肌层(图1,2)。可见杯状细胞与隐窝上皮移行现象,但阑尾腔表面黏膜未见侵犯。2.2免疫组织化学6肿瘤细胞Syn,CgA,CEA,CK均阳性(图3,4),特殊染色AB,PAS(经淀粉酶消化)均阳性。图1癌细胞与肠腺中的杯状细胞相似,异型性不明显图2癌细胞形成腺样结构,侵犯肌层图3免疫组化癌细胞CgA(+)SP法图4免疫组化癌细胞Syn(+)SP法3讨论在阑尾肿瘤中,类癌较为常见,据文献报道

5、,在国外占所有阑尾切除标本的0.32%~0.54%[2],在国内资料报道中为0.02%~0.076%[3,4]。但阑尾GCC则非常少见。1969年Gagne等[5]首先指出一种发生在阑尾的既像类癌又像腺癌的特殊肿瘤。1974年,Subbusuany等[6]首先描述12例相似的病例,并命名为GCC。后来又被不同的作者命名为“黏液性类癌、隐窝细胞癌、微腺体癌、腺类癌”。62005年Pathlavan等[7]复习文献报道的600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8.8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阑尾炎(22.5%)、不固定性腹部疼痛(5.15%)及阑尾肿

6、块(3.0%)等。巨检见阑尾增粗,切面灰白或灰黄色,伴或不伴黏液感,阑尾腔可闭塞。镜检:大量弥漫性生长的杯状细胞呈单个、小巢或腺泡状结构,腺泡中央无腔隙,可伴有典型类癌成分及黏液湖形成,杯状细胞可穿插于类癌之中,两种肿瘤成分间有移行,紧靠肠隐窝,杯状细胞与隐窝上皮有移行现象,但阑尾表面黏膜未见明显侵犯,肿瘤细胞位于黏膜层为主,向肌层和浆膜层环形浸润性生长。电镜检查杯状细胞内显示黏蛋白和神经内分泌型颗粒。组织形态GCC主要应与印戒细胞癌鉴别,前者黏液池中细胞无明显异型性、不形成筛状区,且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关于杯状细胞的组织学起源,一般认为发生于胃肠道的杯状细胞类癌为来源于

7、Kuhchitsky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杯状细胞类癌既有神经内分泌标记的表达,又有向肠黏膜上皮细胞分化的特征,提示肿瘤可能来源于胃肠道上皮性干细胞。6GCC的生物学行为有时是难以预测的,其转移和复发率各家报告不一。有研究表明阑尾GCC有20%发生转移后死亡。Ramnani[8]等研究的22例中1例发生转移。Kanthan等研究的7例,肿瘤以杯状细胞占优势,均浸润至阑尾周围脂肪组织,随访3例死亡,平均存活期8年,其中1例经病理证实为GCC转移至肺。而Burke[9]等研究的32例纯GCC中无1例发生转移。本例由纯杯状细胞组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