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62857
大小:10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09
《元代杂剧梧桐雨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元代杂剧《梧桐雨》赏析 简介 《梧桐雨》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爱情故事的历史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著称。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雨》为末本戏,正末为李隆基。现有明嘉靖间李开先刻《改定元贤传奇》本、明万历间继志斋刻本、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匏集本、《元明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丙集本、《酹江集》本、《元曲大观》本、
2、《古今名剧选》卷一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剧情梗概 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
3、,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元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元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 【全剧介绍】 全剧四折,第一折,写李隆基不问是非,竟给丧师失地的番将安禄山加官进爵,让他镇守边境。写杨贵妃对与她有暧昧关系的“义子”安禄山的思念,
4、在李、杨爱情关系上抹上了一道不光彩的、有着潜在危险的阴影。第二折写安禄山为夺江山、迎娶杨贵妃而造反,而李隆基却不理朝政,只命使臣进荔枝,让杨贵妃金盘跳舞。在他淫乐无度时,安禄山攻下潼关,直逼长安,李隆基被迫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第三折写马嵬兵变,士兵刀砍杨国忠、马踏杨贵妃。第四折写已经退位的太上皇李隆基沦为孤家寡人,一人独居于西宫,孤独愁闷地思念杨贵妃。 剧本第四折描写唐明皇在“秋夜梧桐雨”的环境下思念杨贵妃,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人物的悲凉心境与戏剧氛围协调一致,用雨打梧桐叶的实写引出“雨滴人心碎”的虚写,既切合人物的精神风貌又富有诗意,是元人
5、杂剧中场面描写中的上品。如 [三煞]润蒙蒙杨柳雨,凄凄院宇侵帘幕;细丝丝梅子雨,装点江干满楼阁;杏花雨红湿阑,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翩翻,豆花雨绿叶萧条。都不似你惊魂破梦,助恨添愁,彻夜连宵。莫不是水仙弄娇,蘸杨柳洒风飘。 (这一折颇讲究词采,长于比喻和铺陈描写,煞尾三支曲子摹写各种雨声, 全用比喻,叠玉连珠,以物托思,声情并茂。还运用了叠字、排比、对偶。其用词之精美,铺陈之赡富,联想之深广,皆充分体现了白朴的曲词“风骨磊石鬼,词源滂沛”的特色。) 【作者简介】 白朴(1226——1306以后),初名恒,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
6、。祖籍山西隩州(今河曲县南),后迁居河北真定(今正定县)。出身仕宦之家,其父白华,曾任金朝枢密院经历官,也是著名文士,与元好问是好朋友。 人生经历 白朴出生时,金朝已经在南宋和蒙古的两面夹击下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白朴八岁时,金为蒙古所灭。他幼年便经历颠沛流离生活,母亲也死于战乱中。白朴长大后,家世沦落,郁郁不欢,决心不出仕做官。他屡次谢绝元朝政府的征召,“玩世滑稽”、“放浪形骸”(王博文《天籁集序》),飘泊大江南北十五年之久,五十五岁时定居金陵。白朴出身于具有浓厚文学气氛的家庭,少年时又随著名诗人元好问学习诗词、古文,因而他的文化修养很高
7、,诗词、散曲和杂剧均名擅一时。在他的诗词、散曲中,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身世之悲,情调凄凉低沉。白朴是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作家,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周德清将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和白朴)。平生创作杂剧十六种,现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后一种有人疑非白朴所著。 代表作 《墙头马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之一(另三种为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这是一部具有浓郁喜剧色彩的爱情戏,全名为《裴少俊墙头马上》。剧
8、本的主要情节,玉簪为针,银瓶汲水,是根据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井底引银瓶》铺衍而成,但主题完全与白居易原诗中不同,从“止淫奔”变成了“赞淫奔”,变为对自由爱情的大胆肯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