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方向分析探讨

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方向分析探讨

ID:11057540

大小:6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9

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方向分析探讨_第1页
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方向分析探讨_第2页
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方向分析探讨_第3页
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方向分析探讨_第4页
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方向分析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方向分析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方向分析探讨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方向分析,在大开放、大综合和全程互动的真实言语情境中培育生命智慧,真正体现全面育人的教育观。现代语文教育受语言学研究状况的内在制约。语言学界一般认为,20世纪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大致以五六十年代为界线,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主要是对语言结构系统进行静态研究,属于索绪尔语言学的延伸,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开始超越索绪尔语言学,转向对语言使用的研究。①受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前期,我国语言学界为语文教育提供的语言教学知识,总体上属于静态的语言知识体系;而后期(特别是八十年代后),语言学界有可能为语文教育提供更多有关语言使用的言语

2、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人们对语言现象进行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本身,还涉及语言与人(生理、心理和文化等因素)、语言与社会等的超复杂、动态关联。受上述影响,现代语文教育从1902年设科以来,随着语言变革,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心位移,呈现波浪式发展态势:20世纪前半叶,从文言文教学向白话文教学运动;20世纪后半叶,从语言教学向言语教学运动;21世纪初,从言语学科中心教学开始迈向言语生命智慧教育②。言语生命智慧教育需要挣脱学科中心本位偏狭的工具实用理性,致力于打通语言、世界(自然、社会、人文)与人的生命

3、活动的内在关联,在大开放、大综合和全程互动的真实言语情境中培育生命智慧,真正体现全面育人的教育观。一、20世纪前期,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语言分科教学的确立(略)二、20世纪后期,从语言教学转向言语教学语文学科中心本位的形成(一)语言教学转向言语教学的兴起双基目标的提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语言学界开展了关于语言与言语问题的激烈论争,并逐步转向言语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言语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语用学、篇章语言学、言语交际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等众多新兴学科。随着言语研究的转向,有学者提出语文教学不属于语言教学,而是言语教学。1961年12月3日,《文汇报

4、》发表社论《试论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社论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应当是: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1963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集中体现了这种观念。当时,语文教育界出现了狠抓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热潮。从一定意义上说,双基教学观念的盛行,即意味着语文能力核心地位的逐渐形成,这标志着语文教学的重心开始从语言教学转向言语教学③。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语文教育界开始对言语教育进行理论阐发。李维鼎说:在文章中④我指出了语文不是语言,而是言语定位于言语,在语文教育界似乎还是第一次。从言语出发

5、,我归纳不出性质,却概括了语文学科的三条功能,即广泛的社会应用功能、深刻的个体移情功能和突出的全面性基础功能语文学科设置目的就在于发挥这些功能。⑤1995年,李维鼎进一步提出语文本性即言意互转的观点⑥。20世纪90年代,洪镇涛从区分学习语言与研究语言两种教学取向出发,认为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即以研究语言的教学取向取代学习语言的取向,他提出要加强语感教学⑦,建立一个新的语文教学体系。⑧21世纪初,李海林出版了《言语教学论》,从学理上建构了言语教学论体系,这是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最有深度的研究著作。总之,无论是言意互转,还是语感教学,都围绕着言语教学来展开。(二)

6、语言教学转向言语教学的确立言语技能训练体系的建构未确知测度模型的组织发展架构分析,论述了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认为华人企业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章尝试把文化和当代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论述了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认为华人企业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关系和情起了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精神层面,而且还表现在物质层面。无论是家族经理还是非家族经理,他们对家族利益都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能够较好地实行自我激励与约束,从而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但是,关系和情的潜在激励作用是有限的,不利于华人企业规模的大型化。二战后,以港台

7、和东盟五国为主体的海外华人企业在世界经济中迅速崛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已有不少文献对此做了描述和探索。这些对华人企业管理特点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文化角度进行的,这也是当前中外学者较为普遍接受的看法。文化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它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从而决定不同民族企业的管理模式。例如,人际关系在美国只是保健因素,但在东亚却成为激励因素,而且与日本人相比,对中国人具有更大的激励性。但是,笔者认为单纯从文化角度研究华人企业是不够的,还应把文化和当代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