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56441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及环境教育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及环境教育浅谈[内容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环境教育。地理学科是一门着眼于揭示人地关系,剖析地理环境结构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性的学科。培养学生了解环境知识、解决环境问题是地理教学的应尽义务,也是地理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词]高师地理教学改革;环境教育;自然地理一、环境教育应贯穿整个高师地理教学(一)现代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教育建立在自然地理学理论和知识基础上“环境教育是提高全
2、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在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研讨会(1997年,杭州)上,与会的代表们一致认为高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把环境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会议纪要中直接提出要重视推动高等师范的环境教育,使之成为高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7地理科学专业是高师传统专业设置中唯一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即地理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科。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两大分支体系之一,其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
3、或人类自然环境)[2],包括未经人类作用的天然环境和人类作用后发生变化的环境。很显然,现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体的,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现代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的教育必然建立在自然地理学理论和知识基础上,除自然地理学外,其他学科尚难以全面胜任现代环境教育中的专业基础地位。无疑,在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中进行贯穿环境教育的教学改革,是高师开展环境教育最直接、最现实的切入点。(二)环境教育是完善自然地理学学科的重要途径7在我国现行的地理科学课程体系中,各部门自然地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占据了其中很大的分量。由于
4、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自然地理学课程结构中各分支学科分化太细,造成了原本密切联系的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被人为割裂,削弱了自然地理学突出的综合性优势,使各分支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产生冲突。这些弊端已成为学科自然发展的桎梏,既有悖于科学性、系统性,又不利于学生对自然环境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自然地理学是整合性很强的学科,但在现行的各部门自然地理学教学内容中,只注重自然环境要素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缺少与其他要素之间关联性的分析,因此,如何强化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各自然环境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性,将是其教学内容改革之纲。遵循现代社会发展
5、对环境教育的迫切要求,各课程应以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构成、主要特征、发生发展规律和各要素间的影响、变化机理为基本教学内容,以人类活动与生活的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为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这是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基本思路。二、高师地理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上所说,自然地理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相互结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贯穿环境教育的高师地理教学改革研究中,我们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内容。(一)高师地理部分课程改革旧大纲要求必修课须按照系统地理程式,从资源、环境、人口等的结构、机制等
6、方面认识人地关系理论,选修课则着重叙述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地区差异以及世界地理概况。课程体系框架过分强调地理学科本身体系的“完整性”[3]。而新标准抛弃了“学科本位”的思想,内容框架不拘于地理科学的框架体系,而是从“以学生发展为本”7的观念出发,以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地理素质的标准来组织内容和框架。必修课以可持续发展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自然地理部分,不再过分强调几大圈层知识的系统性,而是突出综合性和地理性;人文地理部分,从基本的人类活动入手,阐述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等,突出了人地关系;最后
7、一部分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选修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人口、城市、文化等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核心理论得以加强;第二部分是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深化学生对国情国力的认识,突出地理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内容脉络上更突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编排思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不再作为各自自成系统的整体知识出现,而是作为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或典型区域分析分列在不同相关知识中。(二)高师自然地理教学中应渗透环境教育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将环境教育内容贯穿于各章节中。此外,还要对各课程融入的
8、环境教育内容的分工与联系方面进行协调。各课程在明确各自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或编写新的课程标准。7环境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现代环境观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和重视环境问题,这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还应培养学生探索解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