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与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初探

地理新课程与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初探

ID:34580614

大小:212.1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8

地理新课程与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初探_第1页
地理新课程与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初探_第2页
地理新课程与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初探_第3页
地理新课程与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初探_第4页
地理新课程与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新课程与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3期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9月Vol125No13Journalof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Sep12004文章编号:100128220(2004)0320320205①地理新课程与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初探范怀超,卿凤(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摘要:分析了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改革中存在的几大问题,阐述了在中学新课程形势冲击下高师地理教学面临必须改革的时代趋势,并提出了在新课程理念与背景下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必须从目标、课程、师资、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根

2、本性改革.关键词:新课程;地理;高师;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1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背景及理念1.1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背景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形成的基础.基础教育力求彻底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实施新课程改革,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影响人类21世纪的十大科技发展趋势中,有地球系统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这些内容在中学的主要落脚点是地理学,特别是地球系统科学涉及到的大气、水、环境、生态、地质、海洋等,都是通过地理为载体的.中学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趣味性、综合性、思想性很强的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如鱼得水,科学家和教育家对中学地理

3、新课程改革均寄予很大的希望.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地理课程.因此,地理新课程改革,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地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必然的选择.1.2地理新课程的理念(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中了解地理的功能与价值,培养人文精神、科学态度、爱国情感和环境伦理道德,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和其他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全球意识.(2)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年龄特征,联系实际安排教学

4、内容,通过阅读、观察、实验、观测、调查、讨论、模拟等方式,发展地理技能,激发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3)关注日新月异的全球变化形势,吸取地理学科不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成果,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侧重普及性和基础性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获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从而使学生具有一个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4)摆脱“知识本位”,突出重点,精选

5、案例,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充分重视校外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材、图册、声像等有机结合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拓宽学习空间.(5)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变化,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①收稿日期:2004-02-22作者简介:范怀超(1963-),男,四川西充人

6、,西华师大副教授,主要从事地理科学的教学与研究.第25卷第3期范怀超,等:地理新课程与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初探3212高师地理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2.1高师地理教学现状当前人类既面临着人口增长、粮食匮乏、资源的永续利用问题,又面临有全球性气候变迁、大气污染、生态平衡、土地贫瘠化、物种保护等最紧迫的环境问题,这些无一不是地理教育涉及的内容.世界各国(特别各发达国家)普遍把地理教育视为基础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把它列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必修课程.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地理教育的学科地位和发展前途,都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目前社会上存在对地理学科地位的不正

7、确评价和鄙薄态度,表明应试教育观念在我国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导致地理教育被曲解,甚至地理教育工作者自身也深受其影响.因此地理科学及其教育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在应试教育大环境未得到彻底扭转的情况下,地理教学改革也难触其根本.我国高师地理教育,自20世纪50年代照搬前苏联模式以来,教育的目标过分注重教人“如何而生”的本领(主要是科学教育),而偏废“为何而生”的教育(主要是人文素养教育).近年来因种种原因,如为寻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理科学的生存、发展途径,高等学校地理方面的学院、系不断易名和进行不同程度的结构调整,

8、地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区域地理等经典内容的教学减少了,地理学核心和本质方面的研究和教学淡化了,地理学及其教育受到冲击.同时在高师地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