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规定共同正犯不是立法疏漏:共同正犯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未规定共同正犯不是立法疏漏:共同正犯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ID:11042115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我国未规定共同正犯不是立法疏漏:共同正犯相关问题研究论文_第1页
我国未规定共同正犯不是立法疏漏:共同正犯相关问题研究论文_第2页
我国未规定共同正犯不是立法疏漏:共同正犯相关问题研究论文_第3页
我国未规定共同正犯不是立法疏漏:共同正犯相关问题研究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未规定共同正犯不是立法疏漏:共同正犯相关问题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未规定共同正犯不是立法疏漏:共同正犯相关问题研究论文.freele,1977,S.56ff.14Vgl.ClausRoxin,Mit?terschaftimStrafrecht,JA1979,S.524.15Vgl.Hans-JoachimRudolphi,ZurTatbestandsbezogenheitdesTatherrschaftsbegriffsbeiderMitt?terschaft,in:FestschriftfürPaulBockelmannzum70.Geburtstag1978,S.38016V

2、gl.ClausRoxin,Mit?terschaftimStrafrecht,JA1979,S.692f.17参见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30页以下。18参见日山口厚、井田良、佐伯仁志:《理论刑法学の最前线》,岩波书店2001年版,第213页(山口厚执笔)。19参见日山口厚、井田良、佐伯仁志:《理论刑法学の最前线》,岩波书店2001年版,第228页以下(井田良执笔);井田良:《刑法总论の理论构造》,成文堂2005年版,第350页。20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3、版,第311页。21笔者将另外撰文论述我国实际采用的是统一的正犯体系。22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23参见井田良:《刑法总论の理论构造》,成文堂2005年版,第348页。24高铭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5页。25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26页。26参见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44页。27参见马克昌:“共同犯罪理论中若干争议问题”,《华中科技

4、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18页;陈家林:“‘片面的共同正犯’若干问题探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425页。28参见日山口厚:《刑法总论》(第2版),有斐阁2007年版,第320页。29参见日龟井源太郎:《正犯と共犯を区别するということ》,弘文堂2005年版,第17页以下;张明楷:“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45页。30参见日龟井源太郎:《正犯と共犯を区别するということ》,弘文堂2005年版,第18页以下。31参见井田良:《刑法总论の

5、理论构造》,成文堂2005年版,第352页。32参见日山口厚:《刑法总论》(第2版),有斐阁2007年版,第303页以下;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第4版),东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版,第420页以下。33参见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第4版),东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版,第421页。34参见日龟井源太郎:《正犯と共犯を区别するということ》,弘文堂2005年版,第45页。35高铭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页。36参见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

6、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68页以下;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19页。37参见高铭瑄主编:《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51页(此部分由赵秉志教授执笔);齐文远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8页;马克昌主编:《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4页;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3页;等等。38许富仁:“重建共犯本质理论逻辑基点——关于德日

7、共犯本质理论逻辑基点的否点”,《法律科学》2007年第5期,第75页。39许富仁:“犯罪行为共同性:解决共犯本质问题的关键——对共犯本质学说的反思”,《法学评论》2007年第4期,第78页。40张明楷:“死刑问题上学者与法官的距离”,《中外法学》2005年第5期,第547、550页。41金光旭:“日本刑法中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参与者及其刑事责任——以共犯理论为视角”,《清华法学》2008年第2期,第89页。42参见日龟井源太郎:《正犯と共犯を区别するということ》,弘文堂2005年版,第53页。43参见日照沼亮介:《体系

8、的共犯论と刑事不法论》,弘文堂2005年版,第146页;金光旭:《日本刑法中的实行行为》,《中外法学》2008年第2期,第243页。44参见日本最高裁判所1982年7月16日决定,《最高裁判所刑事裁判集》第36卷第6号,第695页。45参见日中山研一:《口述刑法总论》(补订2版),成文堂2007年版,第299页以下。46参见林亚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