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32658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伪二王”是是非非大家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伪二王”是是非非大家谈于中国书法史而言,魏晋是其“轴心时期”,而“二王”书法又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因而“二王”书法自然也就成为后世学书者无法绕过的师法对象。当代书坛,有为数不少的书法家致力于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的学习和继承、当下书法展览中追溯“二王”一路书风的作品也占有很大比重,那么在追溯“二王”书风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了哪些偏差;有论者甚至提出,当代书坛流行的“二王”书风不过是“伪二王”,对此我们应该给出怎样的回应。相信关注、思考这些问题,是当下每一位书法人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此次论坛所邀请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网友的讨论业已表明,讨论“当代书坛流行‘
2、伪二王’?”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两点:本源意义上的“二王”书法有着怎样的内涵、后世师法者应该从中学习什么;此次论坛所讨论的“伪二王”,指的是当代书法创作中的哪一部分?7“伪二王”是是非非大家谈于中国书法史而言,魏晋是其“轴心时期”,而“二王”书法又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因而“二王”书法自然也就成为后世学书者无法绕过的师法对象。当代书坛,有为数不少的书法家致力于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的学习和继承、当下书法展览中追溯“二王”一路书风的作品也占有很大比重,那么在追溯“二王”书风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了哪些偏差;有论者甚至提出,当代书坛流行的“二王”书风不过是
3、“伪二王”,对此我们应该给出怎样的回应。相信关注、思考这些问题,是当下每一位书法人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此次论坛所邀请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网友的讨论业已表明,讨论“当代书坛流行‘伪二王’?”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两点:本源意义上的“二王”书法有着怎样的内涵、后世师法者应该从中学习什么;此次论坛所讨论的“伪二王”,指的是当代书法创作中的哪一部分?7首先,于中国书法史而言,魏晋是其“轴心时期”,而“二王”书法又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因而“二王”书法自然也就成为后世学书者无法绕过的师法对象。“二王”书法对后世的学书者的启发意义在于:随任心性、自然无碍的书写状态和审美风格(这源于魏晋玄学中的庄
4、禅美学思想,庄禅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核心)、几近完美的高难度的书写技巧和表现能力(在创作中,技法的高度和难度保证着一门艺术、一位艺术家的艺术品质与生命力),以及这两者的有机融合。其次,对比“二王”书法,当代有不少追溯“二王”书风的创作者,在创作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缺憾,如:或者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素养没有深刻理解“二王”的内涵、只做表面化的追摹,或者由于缺乏对艺术的深入感悟和自身创作观念的不完善、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对”二王”的误读,或者由于创作心态的浮踝和创作的功利化追求、绕开“二王”而取法“二王”风格的时人书法等,这些创作者以及他们的创作都有意无意间偏离了“二王”的
5、本然,在某种程度上或可以归结为“伪二王”。这个问题的提出,无论正确与否,目的在于通过有识者的交流澄清一些认识,也期望当下“二王”的学习者能够反思自己对“二王”书法的理解,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创作方向,以使“二王”书法能够在当下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姜寿田:“二王”书风在当下的流行,是对“二王”的简单模拟7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书坛价值取向的转变,以“二王”为代表的经典帖学取代民间书法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主潮。就当代帖学的现状而言,由于当代书法向书史的全面开放,也为帖学的复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与超越性契机。这突出表现在学院对“二王”笔法的写实性细读,从而使当代书家对帖学的笔
6、法表现有可能趋于技术上的洞悉与把握;再就是对前“二王”帖学时代敦煌残纸、写经的研悟,也使得当代帖学突破“兰亭”笔法的笼罩,而能从更广泛的笔法史层面深入“二王”笔法。不过由于笔法传统断裂的历史原因,造成当代书家普遍缺乏上追魏晋的能力。“二王”书风新的流行与模式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简单模拟,而缺乏从技术到形而上精神的超越性理解,大部分作品缺乏从技术到思想的深刻性,流于刻板平庸。从书法思想史层面而言,“二王”帖学诞生在士精神趋于高度自觉并臻至以玄学为指归的书法史制高点上,它显示了人的存在及诗与思的存在,开启了中国书法新的美学历程。由此,缺乏对“二王”帖学哲思的洞悉与把握是难以深入“二王
7、”堂奥的。对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而言,由技人道是一个必备的要求,而不是浮泛的空言。不过我对有些论者动辄指斥当代帖学书风为伪帖学,或站在碑学立场偏执地反帖学始终不以为然。当代帖学历史发展很短,中间还走过很多弯路,要想让当代帖学一跃达到高峰是不现实的要求。对当代帖学弊端可以而且应该批评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但却不应以“伪”进行诋斥。对“二王”经典的再认识与把握本身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一代人的努力,因而,不能因为努力过程中的不得法或不完善,便诋毁对经典的尊崇乃至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