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50235
大小:27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4
《滕王阁匾额辨伪.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滕王阁匾额辨伪何春华某年某月某日,通过黄秋生先生的一篇文章,我被引向一位赣州奇人,网名野山闲人,言行书画,不同俗人。其中一篇博文,名字为《书法小议》。所议之小,只有寥寥数语;然所议实不可谓之小:南昌滕王阁,名闻四海,声传千古,正楼匾额,传为东坡笔法,官家论定,俗世所从,大家都不愿认真。我等粗鄙之人,不懂书法,苏轼行书只知道《寒食诗帖》等数种,大字楷书只知道《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等,一看此匾,也断然认为是伪作,而即便是作为伪作,也显得格调低下。原匾如图:在野山闲人的博客我做了评论,如右:滕王阁现在匾额确实是伪字。“己巳重阳立”数字有严重的“工艺美术化”倾向,应该是印刷术普及之后的人才能有的
2、字。宋朝大部分名家书法都取侧锋,常常字体倾斜,轻重多变,显得跌宕多姿,甚至楷书也这样,所以宋人总的来说行书很高。“滕王阁”三字应该是苏东坡小楷《滕王阁诗序》(我不知道真伪)中放大,外加修饰而来。从体势上看了无差别,但是作伪者为了抹去小字和大字的用笔区别,对笔画尤其是起止转折处进行了修整,却恰恰是这给人留下了把柄。现在回头来看,我当时真是无知者无畏,天干地支纪年方法一概不知。“己巳重阳立”居然是指重建揭幕的时间1989年10月8日,适逢重阳节。在笑我自己的同时,我也不由得笑当时挂匾的有权人,你做一个假的匾,也没有必要把伪作的公示时间写上去吧,都说我很蠢,却有比我更蠢的人,蠢得那样明目张胆不知
3、所谓。自从看了《书法小议》这篇博文之后,不能释然数日,朝思夜想,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但是不知道怎么证明。我于是求助度娘。尽力搜罗苏东坡书法、滕王阁匾额来历旬又数日数夜。首先我找到所谓的苏东坡写的《滕王阁序》小楷(从风格上我看不出苏东坡的特色,不能确定出处,也就不能确定真伪),其中的“滕王阁”三个字截取出来,跟匾额上面的“滕王阁”三个字一一比对,如下:果然结字方面完全雷同(我不会用绘图的软件,如果可以,完全可以将所谓苏书《滕王阁序》和匾额中三个字一一重叠起来比对,有兴趣和有技术的朋友可以试一试)。更可恶的是,今人伪作的匾额对笔画进行了“艺术加工”,一者显露出今人低俗的审美情趣(前文所说的“
4、留下把柄”),二者透露出对艺术缺乏起码的尊重——古人论书,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或“盖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书法上结字不一样情有可原,改人用笔,尤其你认为是方家圣手的书法用笔,则显得鲁莽、不知天高地厚。当然,在这个世道,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少,我有权力在手我说了算。再看落款印章上面:左边为匾额落款章,右边为所谓苏书《滕王阁序》落款章。同样的照套体势和笔画“艺术加工”。在收集苏帖的过程中,我渐渐的发现这三个字的来源——所谓苏书《滕王阁序》大有可疑,于是大胆的做一个猜测:所谓苏轼手书《滕王阁序》的拓本本身就是好事者伪作,形神俱失,似是而非。我可以用惯常的语言来说,比如苏字“
5、左伸右缩、内紧外松”“用笔丰盈、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纯绵裹铁”之类,但是这些评语往往绝对正确却很难辨别。中国审美体系的形容词、譬喻,需要丰富的审美经验作为辅助,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在过往读苏帖的过程中,我有一个很强烈的印象,就是“一”很长,大部分是又细又长,一般的长度都能够达到上下文的横向宽度甚至还要长,有时候达到很夸张的地步,通观我所能看到有名的资料,几乎没有例外——滕王阁匾额的来源苏帖中《滕王阁序》就是唯一的例外。《滕王阁序》中两个“一”字,都是比较精短的那种,如下:而在其他的苏帖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苏轼书法中那个长长的“一”字(往往又细又长,未必全细,但总是长)。如:(注
6、:传为苏手书的《金刚经》工整有余,骨力不足,我不敢断然说真伪。即使是真的,传抄千百遍,已不能完全辨识苏轼鲜明的个人特色。虽然形迹可疑,但“一”字仍然很长)。下又附一些苏帖《滕王阁序》中“王”、“阁”、“今”等与其他苏帖中相同字的比较:“王”大字中间一横重心偏上,而行书大部分时候居中,偶尔偏下,《滕王阁序》中偏下。所谓苏帖《滕王阁序》中“今”字最后一笔一律做点,与上横脱离,向右收笔,而他帖中往往向下行,有回锋,不与上横脱离,也有少数列外。又有,所谓苏帖《滕王阁序》中的“之”字,第一笔与第二笔之间多有游丝勾连,可鲜明看出第二笔即横画起笔承接上笔的点,重落然后收起,而大部分苏帖中的“之”字第二笔
7、都是独立起笔。但“之”字从来就千变万化,不足为据,不表。因对所谓苏帖《滕王阁序》的真伪困惑,我一直还在搜寻这个帖子的由来。网上旧书店看看问了,都是南昌出版或者出版方不详的。按道理来讲,既然是“帖学”的一部分,除了拓本行世,像宋代这样不远不近的年代,也应当有墨迹本行世,可是度娘就是不答应我。于是我对那三个字和这个拓本的来历有了兴趣。在文山帖海之间辗转数夜,发现一个报道《最后一个民间藏书楼处境艰难主人守着传家宝受穷》中有这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