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必然选择

ID:11021655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信息化: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必然选择_第1页
信息化: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必然选择_第2页
信息化: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必然选择_第3页
信息化: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必然选择_第4页
信息化: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必然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化: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必然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化: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必然选择

2、第1内容显示中摘要:信息化浪潮汹涌而来,“数字鸿沟”迅速凸现,中国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就必须跨越“数字鸿沟”。为此,应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为基础,充分认识信息的特征及其在复杂系统中的特殊作用;同时要加强中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国家高级互联网的建设以及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扶持政策等。  所谓信息化,是指信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服务要素投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对整个社会全面渗透的过程,同时也是指信息技术(IT)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主导产业的过程。  “数字鸿沟

3、”的概念是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提出的,NTIA在1999年6月的一份报告《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中提出,在那些已经接入互联网(Inter)的美国人和没有能力使用互联网的美国人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在发现这一现象后,数字鸿沟就成了美国政府着重研究的一个战略问题。美国政府认为其繁荣的新经济是否还能长期持续下去,关键看数字鸿沟是在不断填平还是不断扩大,这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美国是上网(国际互联网)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人数还在成倍增长,1993年为600万人,1997年为6200万人,到1999年就高达1.369

4、亿人,占全球上网人数的45%。连美国这样的信息大国都感到国内还存在数字鸿沟,就更应该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否则,我国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和扩大这一鸿沟。虽然数字鸿沟的概念由美国提出并且是指其国内的情形,但我们可以将其引伸到国与国之间。另据统计,1999年美国电子商务总收入为312亿美元,中国的电子商务收入尚无统计资料,据美国Gartner公司调查,1999年中国的电子商务总收人为690万美元,说明“鸿沟”很大,但同时也证明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巨大。NTIA的报告并没有具体描述数字鸿沟,我们选择了一组指标,对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进行描述,

5、如表1:  表1 1999年中美“数字鸿沟”描述表指标中国美国上网人数(亿人)0.0891.369上网率(%)0.06852.46软件收入(亿美元)211380电子商务收入(亿美元)0.069312信息技术人才(万人)100560互联网版本(代)02  资料:1.丁丁,齐援军.数字鸿沟.我们在这边还是在那边,经济学消息报,2000—11—10(1)。  2.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经济参考报,2000—02—14(1)。  3.信息产业部有关资料。  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在高度工业化后,在对其赖以生存的物理空间

6、进行了较充分的开发或研究之后,正在构筑一个供未来几代人(限于他们自己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暂且称之为智能空间。正是因为这一智能空间的凸现,以及依附在上面的数字经济,才造成了今天的数字鸿沟。  在数字鸿沟问题上,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一鸿沟不仅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就是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开始出现。例如新加坡的计算机家庭普及率为80%,家庭上网率达60%,在亚洲名列首位;新加坡正在加紧实施“信息技术2000年计划”,力求在2010年成为亚洲量大的信息与通讯中心。  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智能空间,是以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以Intemet

7、为生长源的柔性的、智能化的网络系统。故依附在智能空间上的“数字经济”又被称作“信息经济”,数字鸿沟又被称作“信息鸿沟”。所以,中国要跨越数字鸿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必须优先发展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信息技术人才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建设等)、计算机现代通信设备的生产研究与开发、电子政府、电子商务、对第二产业的信息化渗透和改造,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教育等。在这一系列工程中,从宏观角度来考虑,关键是人才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两项工程,所以我们建议:跨越数

8、字鸿沟教育必须先行,因为人才是决定中国IT技术和IT产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信息基础设施则是汀技术及其产业的物质依托,离开了这个基础也谈不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我国近十几年在培养高级信息技术人才方面是存在失误的,暂且不与发达国家比较,仅与发展中国家印度比较,我国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建设方面就存在较大差距,就两国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去向(进入哪一类大学,哪一类专业)作一比较便可知。印度高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多数进入名牌大学的数学系、物理系、计算机系和师范专业(院校)等,为了确保这一点,印度政府为这些佼佼者提供了优厚的奖学金,经过二十几年

9、的不懈努力,印度培养了大批的计算机工程师、信息技术岗位雇员和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现在,印度有软件技术人员34万人,再加上印度政府制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