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新标准德育新理念

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新标准德育新理念

ID:11006921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新标准德育新理念_第1页
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新标准德育新理念_第2页
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新标准德育新理念_第3页
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新标准德育新理念_第4页
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新标准德育新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新标准德育新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新标准德育新理念我们所熟知的道德教育的场景是学生坐在教室中捧着德育书本,诵读着别人的道德故事,尊崇着别人的高尚情操,俨然成了一部道德教育片的观众。此种知性德育模式下生成的结果可想而知。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指导当前道德教育工作的最有效的工具。如下即是对该课程标准理念的深入剖析与领会。一、生活化品德课程还原道德教育的本真形态“千百年来,人们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并不断强化其工具性价值,道德教育因而成为政治的传声筒、经济的扬声器、文化的维护者。”[1]传统的道德教育活动总是试图将天下大义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宏大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衣钵相传者

2、。这种做法过度的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却忽略了个体自身的生活价值和实际的生活需要,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生活与道德教育的割裂。学者刘铁芳认为,“德育并非与个人生活毫无牵涉,而是以个人生活为起点同时又是归宿的内含于个人生活进程的活动。德育过程是关于德性的现实生活展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获得的不只是德性的完满而且同时是个人生活的完满”。[2]鲁洁教授在《德育社会学7》中也明确地指出德育的终极意义,它表现在“不仅让人们去遵守某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使社会的发展得以按部就班地进行,它还要促使人们找回那个已经失落的世界,失落的自己,使人们拥有世界,拥有自己”。[3]其实,生活是一部多彩而动感的教科书

3、。生活为品德提供了一片盎然生机,也是生活为品德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当你看见小朋友摔倒时,会不自觉地伸手去扶;当你看见老人登上公共汽车时,会无意识地起身让座;当你对别人撒谎时,你会不受控制地紧张焦虑;当你做好事帮助他人时,会情不自禁地感觉心情舒畅……肖川教授在《我的教育视界》中用了一个有关于生活经验的精彩比喻:“如果知识传授得不到个体经验的认同,或丝毫不能激活个体沉淀的经验,那么,知识的种子就不能在个体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这种知识就如同假牙、假发一样,是没有生命力的。”[4]足以见得,生活拥有一种魔力,它可以洗尽世间铅华,还原道德教育为最原初的质朴与纯真;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耳濡目

4、染地深谙品德的魅力,追寻品德的典范。7课程标准便是秉承这一重要理念,将品德课程的学科逻辑积极转变为生活逻辑。例如,标准二、(一)1.3交往与沟通中的活动建议: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可以就此进行交流和分享;标准三、(一)1.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的活动建议: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并与同学交流。课程标准还着重强调“活动建议仅作参考,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些活动都可以在各地学校学习生活中普遍开展,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更容易接受品德的规范要求、认同品德的

5、价值所在,最终强化道德情感及道德修养的提升。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基本的原则,即生活是伟大的教育者。不为而为,自然而贴切是生活独一无二的教导方式。我们的学生可以从周边的生活世界中学到许多不言自明、未经思考的经验,这些经验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敏感的神经。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会促使学生感同身受、跳过品德的说教框格去接触真实的道德情境,并在矛盾的道德冲突中明辨真、善、美。可以说,是生活拨动了道德主体心灵的琴弦,演绎着道德教育最原始纯朴的本真。二、生命教育应该顺乎人性的需求与发展生命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教育之所以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是因为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中,只有在学

6、生的人生际遇中,只有在学生内心世界的选择冲突中,才真正蕴藏着珍贵的教育时机,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刘触、朱小蔓在《多元社会中的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7》中也明确指出:任何轻视、压抑、否定生命价值或对生命价值的现实性抱有怀疑、失望、冷漠态度的道德教育都应该摒弃。同样,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崇高理念也深深地根植于品德课程标准中。教育者应该着力探索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及精神面貌,力图使教材中的学科逻辑与学生的心理逻辑保持一致,以增进学习的效率与乐趣。同时,需要更加生活化地选择教学素材、开展一些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话题辩论会,促进学生以人格的完满发展为追

7、求导向、真正实现与好品德、好修养共成长。在课程标准一(二)2.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的活动中,倡导学生珍爱生命,并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在一(二)2.1“学生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的活动中,其建议是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做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7审视课程标准新增的生命专栏,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思想品德课程不仅关注个体生命的珍惜与维护,同时要求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生命意识,即对地球上的其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