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及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作用

mri及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作用

ID:10997461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mri及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作用_第1页
mri及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作用_第2页
mri及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作用_第3页
mri及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作用_第4页
mri及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mri及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MRI及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作用【摘要】目的探讨MRI和CT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和CT诊断。结果13例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8例,小肠5例,其中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2例;瘤体位于消化道腔外8例,腔内外混合生长3例,腔内2例。MRI和CT表现为肿块密度及信号多不均匀,可有包膜、囊变、坏死、出血、转移灶等。结论胃肠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二者结合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提示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

2、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实质上由未分化或多潜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属于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1]。随着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这类肿瘤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对20052009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GIST的MRI及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以提高影像学检查对该肿瘤的诊断作用和加深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现报告如下。5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3、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27~72岁,平均53岁。本组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均有完整的MRI和CT检查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胀痛10例,消化道出血8例,黑便5例,贫血伴晕厥2例,腹部肿块2例,纳差、消瘦2例;发生于胃8例,小肠5例,其中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2例;瘤体位于消化道腔外8例,腔内外混合生长3例,腔内2例,均为单发;其中8例行胃镜检查,5例拟诊为外压性肿物,2例胃内占位并局部胃黏膜浅溃疡。临床表现主要以腹部隐痛、腹部肿块、黑便为主,5例有呕血、发热。GIST发生于胃6例,小肠2例。其中6例行胃镜检查,诊为

4、外压性肿物,2例局部胃黏膜可见浅溃疡。1.2MRI和CT检查13例患者均行MRI、CT平扫检查和增强检查。由2名主治以上医师分析病变的影像表现,对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形状、增强、转移等进行评价。检查前禁食6h以上,CT扫描前10~15min肌内注射654220mg,减轻胃蠕动伪影、降低张力,上扫描台上前服温开水500~1000ml使胃腔充盈;常规仰卧位。MRI检查采用0.5T或1.5TMR扫描仪。主要扫描序列包括T1WI和T2WI及T1WI、T2WI加脂肪抑制。常规平扫后经肘静脉团注GdDTPA后25s及65s分别进行

5、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注射流率3ml/s,总量0.1mmol/kg。扫描层厚6mm,层距25mm。CT扫描采用4层或16排螺旋CT扫描仪。检查前患者禁食8h,扫描前口服水800~1000ml。增强扫描采用自动注射器以3ml/s速率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碘帕醇等对比剂)100ml,延迟25s及60s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扫描层厚5~10mm,层距5~10mm。1.3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内镜检查有10例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光镜检查根据细胞的异形性、核分裂像等判定肿瘤的良恶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项目包括CD34、CD117等。部分患者行

6、内镜检查。2结果2.1病灶的部位及病灶的大小形态发生于胃8例,小肠5例,其中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2例;瘤体位于消化道腔外8例,腔内外混合生长3例,腔内2例。病灶在CT、MRI图像所示的最大截面上最大径自2.0~16cm不等,其中大于5cm者7例。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形,12例患者中有11例病灶边界较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2.2MRI和CT表现5平扫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肿块内坏死、囊变区呈更长T1更长T2信号。2例肿块中可见不规则小点片状长T1短T2信号区,在对应的CT平

7、扫层面上显示为高密度钙化灶。2例可清楚显示肿瘤周边细线样的低信号包膜影。增强后病灶实质部分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坏死、囊变灶强化不明显。2例平扫可见的肿瘤包膜均呈不均匀强,有坏死、囊变、出血。影像学表现为长径2.0~16cm的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7例边界清晰,2例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腔外生长者8例,腔内外混合生长3例,腔内2例。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肿块密度较均匀或欠均匀,内见散在低密度灶1例,不规则大片低密度区1例,1例CT增强者肿块实质部分显著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二者结合诊断为组良性7例,拟恶性2例,未定

8、4例。2.3病理及内镜检查本组病例良性6例,潜在恶性5例,恶性2例。免疫组化显示CD34阳性6例,CD117阳性10例。内窥镜仍是本病常规的检查方法,检查阴性者应考虑胃肠间质瘤等消化道间叶院肿瘤。对于有消化道症状者应选择内窥镜检查,腔内生长者胃肠道间质瘤内窥镜可以发现占位,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