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诊断分析论文医学相关论文:胃肠道间质瘤12例CT及MRI诊断分析

胃肠道诊断分析论文医学相关论文:胃肠道间质瘤12例CT及MRI诊断分析

ID:44571071

大小:42.5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3

胃肠道诊断分析论文医学相关论文:胃肠道间质瘤12例CT及MRI诊断分析_第1页
胃肠道诊断分析论文医学相关论文:胃肠道间质瘤12例CT及MRI诊断分析_第2页
胃肠道诊断分析论文医学相关论文:胃肠道间质瘤12例CT及MRI诊断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胃肠道诊断分析论文医学相关论文:胃肠道间质瘤12例CT及MRI诊断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胃肠道诊断分析论文医学相关论文:胃肠道间质瘤12例CT及MRI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行影像学检查,其中12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肿瘤发生于胃部5例,十二指肠2例控肠1例,回肠2例,小肠系膜2例。良性5例,恶性7例。结论CT及MRI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主题词】胃肠道肿瘤/放射摄影术;间叶瘤/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胃肠道间质瘤(Gastro

2、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为胃肠道除外平滑肌瘤和神经鞘膜瘤的间叶源性肿瘤,以往多归入平滑肌范畴,随着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分了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这类肿瘤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对2006-04-2008-09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影像学检查对该肿瘤的诊断准确率。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6例,年龄21〜61岁,平均4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胀痛10例,腹部肿块3例,纳湼、消瘦6例,消化道出血7例,3例无明显症状(体检中偶然发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免疫组化证实。免

3、疫组化以CD117、CD34阳性作为间质瘤的诊断标准。1.2检查方法(1)CT检查:使用SomatomPlus4A型CT扫描机,层距5mm、层厚5mm,螺距为1.0。12例行CT检查,2例仅做平扫,10例做平扫和增强检查。(2)MRI检查:采用安科公司生产的ASM-0169磁共振仪,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2结果本组均在检查后行手术后切除肿瘤,术后肿瘤标本均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CT检查12例,良性间质瘤5例,直径2.5〜4.7cm,平扫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恶性间质瘤7例,形态大多呈不规则形,大多数肿瘤直径5.3〜7

4、•0cm,平扫为软组织块影,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斑片状坏死、囊变或斑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性强化,肿瘤周围呈结节或花边状强化,瘤体内呈团片状强化。MRI检查4例,肿块直径3〜5cm,TlWl呈低等信号,T2W1呈略高信号,增强后2例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3讨论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Cajal细胞(ICC)的肿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非肌源性、非神经性的肿瘤。在人群小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占胃肠肿瘤的1%〜4%,好发于川老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好发部位分布:胃70%/b肠20%,结肠直肠5%,其他5%。临

5、床上消化出血和触及肿块是常见病征,少数病例可无明显症状,只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肿瘤人小不等,直径0.8-20cm,可单发或多发。Toshirou[1]认为GISTR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有关,肿瘤大于3cm或出现坏死溃疡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确诊需依靠免疫组化和电了显微镜检查。CT和MRI对GIST检查具有重要价值,主要在于它们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生长方式,确定肿瘤的发生部位,清楚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及范围,很好地显示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出血等情况,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有无转移以及判定肿瘤的良、恶性质。同时,CT还能优势地显示肿瘤的钙化和胃肠道壁的增厚情况,而MRI

6、可多平面成像,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肿瘤的全貌,在确定肿瘤的发生部位、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对于肝脏、淋巴结转移的显示方面更具优势,CT结合MRI对GIST的准确定位和良恶性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一般而言,GIST的诊断需要与消化道的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瘤、淋巴肉瘤、上皮性恶性肿瘤相鉴别。平滑肌源性肿瘤除食管与直肠外,胃肠道其他部位罕见,多为良性,胃平滑肌瘤一般较小,有时多发。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极为少见,属良性,一般无坏死、囊变、出血,仅少数恶变后容易出现坏死出血。虽然GIST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多样,但仍无法准确与胃肠道平

7、滑肌源性及神经源性肿瘤区分开来,明确的诊断要依赖于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电了显微镜[2,3]o总之,CT及MRI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起重要作用,临床必须合理选择应用,以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符合率。【参考文献】[1]ToshirouN^SeishiK.Multi-detectorCTofhigh-riskpatientswithoccultgastroinestinalstromaltumors[J].AJR,2003,180(1):185-189.[2]周恩平,王娟,杨敏洁,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及MRI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85・

8、87.[3]张海军,张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