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巧设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ID:1099198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巧设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_第1页
巧设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_第2页
巧设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_第3页
巧设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_第4页
巧设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巧设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设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一、创设富有趣味的故事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象柴,即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能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为我们实施启发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循环小数”时,通过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诙谐故事,把学生牢牢吸引,在师生对话中,自然地完成了“循环小数”概念的构建。上课开始,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2、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同学们听着听着都乐了,老师此时停止了故事的播放,说:“谁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同学都举手了,老师指定一名同学接着讲下去:“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了一会儿,这位同学听了下来,黄老师问道:“为什么不讲了?”同学说:“这个故事讲不完。”5“为什么讲不完?”同学们积极思考,说出了“依次、不断、重复、无限”等关键词,对这些词的含义有了直观具体的感知,老师顺势切入新课

3、:“有一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重复出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小数。”在后续的“循环小数”的意义学习时,同学们轻松地归纳出了“循环小数”的意义。究其原因,老师通过一个诙谐的故事,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获得了一个愉快的心境,进入了积极的学习状态。与此同时,故事结构本身和循环小数的本质之间具有很强的共性,故事情境本身就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起到了思维导向的作用,轻松完成了知识构建。二、创设源于生活实际的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

4、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就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5有位老师在执教《确定位置》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假如我们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坐各自孩子的座位,你准备怎么让家长对号入座呢?学生回答:“告诉我在教室里的具体位置就可以了。”老师问道:“如何告诉家长你在教室的准确位置?”教学开始,老师就呈现出一个直观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编码。“请你用写一写、画一画的方式在纸上

5、设计出来。”孩子们经过一番自主探索,有的用语言描述道:“我坐第2组第3位”,老师继而追问“怎样数的第2组第3位呢?”“从进门方向数的第2组,从前往后的第3位。”另一位同学则用画图的办法表示自己的位置,横线表示第几排,竖线表示第几座,用一个点表示自己的位置,使人一目了然。在师生对话中,学生渐渐感受到自己的方法太复杂,不易交流,眼见时机已经成熟,老师最后提出要求,今天我们要用统一的办法“确定位置”,既顺利引入新课,又让学生迫切地投入了新知识的学习。该老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选取了直观的学习材料,将抽象的问题具体

6、化;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让孩子们快乐地、主动地进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效果自然极佳了。三、创设认知冲突强烈的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黑格尔曾经说过:“凡是追求本源,这是思维的一个普遍要求,一个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看到的新事实、基于已有经验的猜想和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就会出现“认知冲突”,此时就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老师适时适度进行启发,就能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完成新知识的构建。5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在执教三年级《重复》一课时,开课伊始,老师播放课件:某

7、理发师正在给客人理发,就听一声门响,“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又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这时,理发师抬起头一看他很纳闷。老师此时提问:“你们猜猜理发师为什么纳闷啊?”学生纷纷猜测,回答“我认为是他该给几个人理发?”或是“该用什么顺序给他们理发?”开始学生会觉得是四个,继续猜想,可能是三个人。老师接着追问:“为什么是三个人?”,然后鼓励学生积极表述,并引导学生得出了其中一个人既是儿子的爸爸,又是爷爷的儿子,他代表了两个身份,身份是重复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由认知冲突引发的问题情境,有利

8、于引起好奇心和求知欲,徐老师通过情境的设置,挑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顺利地建立了“重复”的表象。5紧接着徐老师设计了抢椅子游戏,加深对“重复”的理解,又进行了猜拳游戏,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在此过程中,3名同学参加了抢椅子游戏,其中的1人又和另外3名参加了后来的猜拳游戏,即有一名同学参加的活动是重复的,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老师要求参加猜拳的游戏的同学把名字贴到黑板上,并站到呼拉圈里;参加抢椅子的游戏的同学把名字贴到黑板上,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