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88766
大小:115.00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8-07-09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前言 能源、人口、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为实现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应当贯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我国更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因此,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
3、效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以8%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而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九五”期间如果不考虑节能因素,按1995年的产值能耗水平测算,到2000年能源需求量约19亿吨标准煤,届时可供能源总量最多只有15吨标准煤左右,供需缺口达4亿吨,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高度重视节能工作,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争取“九五”期间累计实现3.4亿吨标准煤的环比节能量,其中措施节能量约1
4、亿吨标准煤。 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能源消耗是措施节能的根本途径,1984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组织制订了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十多年来,我国节能工作围绕提高用热和用电效率为重点,发布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工业锅炉和窑炉效率、余热回收利用,推广省能设备,节能建筑等技术政策要点,改造各种耗能工艺设备,对冶金、化工、建材、能源等耗能行业加速节能示范项目安排和推广,以及加强科学管理,制订条例法规,建立节能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1980年以来,2/3的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都有所下降,直接节能量1亿多吨标准
5、煤。如吨钢综合能耗从1980年的2.04吨标准煤降至1994年1.519吨标准煤,下降了25%;小型合成氨综合能耗由每吨3021千克标准煤降到2089千克标准煤,下降了30%。能源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单位产值能耗逐年下降。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由1980年的7.64吨标准煤降到1995年的3.94吨,下降了48%。 尽管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经济效益差,能源利用系统的技术和管理落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如1994年火电单机在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仅占火电机组的
6、25%,热电仅占11%;大、中型水泥厂(先进工艺)产量仅占6%;氮肥行业大、中型厂合成氨产量只占41%左右;2吨/时~4吨/时的锅炉占工业锅炉总容量的40%以上,显然比国外先进国家规模经济效益差。很多产品的单位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钢铁、发电、建材、化工等行业的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高出20%~80%,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因此,在新形势下总结前十几年来我国在推进节能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配合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贯彻实施,补充节能新技术,修订、完善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使其指导我国的节能技
7、术进步,集中改变目前的主要耗能工艺和装备技术面貌,合理引导资金投向,是实现“九五”节能目标的重要保证。 本大纲所考虑的节能技术方向是长远与近期相结合,以近期2000年前推行的节能技术和工艺设备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的节能技术作为技术储备。大纲以我国目前的产业技术政策为依据,补充细化节能领域的技术内容,阐明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节能技术应达到的目标、水平和途径。推广十多年节能工作中证明技术成熟、效益好、见效快的节能技术;限制和淘汰效益低、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先进技术。本大纲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
8、节能降耗工作,促进我国经济逐步向资源节约型和集约经营型方向转变,为各部门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节能规划提供依据,指导各行业、各地区的节能基建、技改和科研工作。 目录 一、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二、加速工业窑炉、锅炉及其他用能设备的更新改造 三、提高供热效率 四、工业窑炉余热能利用 五、回收工业生产中的放散可燃气体 六、新能源和能源替代技术 七、开发推广节能新材料 八、加强能源计量、控制、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