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学大纲

ID:10975190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制订)课程编号:140026英文名:SelectedWorksofChineseCultur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前置课:中国文学史后置课:无学分:2学分课时:36课时主讲教师:郭春萍、陈协选定教材:南京财经大学新闻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讲(自编),2006年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面向新闻学(经济新闻方向)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应人的内在生命的需求,老子从经验世界抽象出一个形而上的概念“道”,再由形而上的层面向下逐渐落实到现实人生层面,即为“德”。合称

2、“道德”。老子学术所构建的这个形而上的本体“道”,它具有以下特点:“道”体为“虚无”却含有无限的功用,在无知无识中化育万物,道性自然。道无为而无不为,道利万物而不居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道循环不息地运行,并且返回到原始的虚静的状态:“反者道之动”,“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个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这个不为我们所见的道,却能落实到现实层面而能对我们产生很大的作用。当道作用于各事各物时,它的诸多特性就可以清晰地显现出来,为我们人类所取法。这个作为人生行为所依循

3、的“道德”,所蕴涵的基本特性和精神是:自然无为、致虚守静、柔弱、不争、处下、慈、俭、朴等。洋洋五千言《道德经》,全面展示老子自然顺遂、抱雄守雌、柔弱胜刚强、以静制动、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哲学。道家的美学理想是自然和返朴归真。不同于老子学术的自然本体论,孔子学术为社会本体论。孔子仁学以血缘关系为出发点,以宗法制社会为基础,强调人人都应本着为家族、为宗法制社会和平安定、兴旺发展的角度去爱人、恕人和克己,即:“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和“克己复礼”;仁,是一种胸怀家、国的博大的心理状态,是由己推人、立己也立人、达

4、己也达人的宽厚仁慈的高尚的心灵境界;仁,包括群体社会中所需要的一切美好的品德。如:恭、宽、信、敏、惠、智,勇、恕、孝悌等。由此孔子提出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的理想人格。孔子所推崇的行为方式是“中庸”,包括中正、和谐等内涵。为了实现“三不朽”的人生理想,孔子特别重视和强调道德修养和自我的学习与提高。《论语》提出的美学观为“尽善尽美”、“温柔敦厚”和“文质彬彬”。孟子确认,“仁、义、礼、智,非有外铄于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善性,是“不学而能”的“良能”

5、和“不虑而知”的“良知”。由此孟子提出了一整套修身养性如“尽心”、“存心养性”、“寡欲”、“求放心”、“自反”、“养气”等等命题。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孟子学说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庄子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是齐物论,事物的彼此、认识上的是非,都是相对的。从

6、根本上说,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主张“逍遥游”,“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养生主》篇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8教学目的:本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儒道文化的基本精神,了解中国先哲先圣的睿思;引导学生加强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心理卫生的养护,指导自己的现实人生;要求学生能够部分阅读《老子》、《论语》、《孟子》、《庄子》的重要篇章,能够进行适当分

7、析。教学方法:《论语》按以下方法讲授:首先概述孔子学术出发点、基本精神和人生价值观和修养论。然后采取以章节顺序与主题思想交叉进行的方式讲授;《孟子》主要从宏观上讲述他的“性善论”、“仁政说”;《老子》采取的讲授方法是:首先概述老子所预设的形而上的本体“道”的内涵和规律,然后讲授由“道”所导引出的人生哲学。具体章节的学习则穿插于其中;《庄子》则采用以讲授篇目为主来概括其人生观。整门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间以课堂讨论。8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孔子《论语》课时分配:10课时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孔

8、子学术的几个重要方面:关于“仁”的思想,孔子人生价值观、人生修养论、孔子美学等。要求学生领会:孔子学术为社会本体论,即孔子从宗法制社会出发,来研究人类文化和人生问题,建立起“仁”学思想体系;要求学生理解:孔子学术为实验理性,或曰实验哲学,即孔子是从对人类历史文化以及个人的实践中,提炼出自己的思想。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全部或大部分《论语》原文,能够结合人生实际对孔子的某些人生思想进行概括和分析。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孔子“仁”学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