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50248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浅谈在学校勤工俭学活动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在学校勤工俭学活动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鼎城区武陵镇花船庙小学 莫洁早在上个世纪末,列宁就曾经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列宁全集》第五卷p413),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列宁同志的重要论述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981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三十八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的相互作用,被列为会议的中心议题之
2、一。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始终是我们党的教育路线的基本原则。勤工俭学活动作为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面向21世纪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任务,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勤工俭学工作始终是党领导下的重要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而且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它的开展对发展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起了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3、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一、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我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且“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是由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5马克思曾经说过:“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
4、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作为勤工俭学的校办产业,能有效的为中小学生提供生产实践教育基地,有利于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诸多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目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视体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有些人不仅不愿意参加社会劳动,连自我服务的劳动也不愿干,这样的学生,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5、日益融合的今天,很难想象会有为国为民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况且,随着科学知识日趋社会化、市场化,必将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这其中当然包含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可以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劳动(其中也包括脑力劳动),看不起劳动,我们的教育就很难说是成功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智慧在他的手尖上”、“人手可以作出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在人们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于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
6、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里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5可见,让学生运用双手是多么重要。我们的结论是学校不是知识的仓库,而是智慧的源泉、人才的摇篮。我们要从新的人才观出发,从新确定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学校的标准,彻底抛弃单纯以升学率高低来衡量学校办得好坏的陈腐的、弊端丛生的旧观念的做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的智慧产生质的飞跃。特别是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凝结在生产劳动中的科学技术成分的增加,知识和技能的跨
7、学科应用,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幻莫测和激烈竞争,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多国家发现,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对立、校内教育与校外生活的脱节、教育内容与就业之间缺乏联系,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育对象对劳动界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复杂情况缺乏了解的状况,是当代教育的一大弊端。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加强和改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研究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互关系作用。现在很多国家,无论是否使用“勤工俭学”这个词,事实上都把它作为改革国民教育的一种手段和途
8、径。教育部(1999)14号文件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校办产业。”由此可见搞好勤工俭学工作、发展校办产业,对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它也是现代化生产的科学技术对我们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纵观工业社会的发展史可知,“生产”和“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当技术革新和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提高时,都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并向其提出新的要求,由此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