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_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

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_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

ID:10930409

大小:58.9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9

上传者:U-3266
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_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_第1页
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_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_第2页
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_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_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郭秀君李梦晓(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跨国并购是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为例,分别从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要素整合优势和速度优势五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汽车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关键词]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跨国并购;动因;吉利汽车[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10-0040-03一、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模型)一直被认为是解释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通用理论,联合国贸发会议也充分接纳了该理论。从本质上来看该理论属于静态分析,而且分析对象被限定在“强弱”型并购上。而实际上,据UNCTAD的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许多跨国公司开始通过并购型FDI获得竞争优势而实现跨越式发展(UNCTAD,2002),因此呈现出一种“强强”型,甚至是“弱强”型的跨国并购。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全部资产就被业界誉为是一次“蛇吞象”型的跨国并购。在这种背景下,包括邓宁在内的国内外很多学者纷纷对传统的OLI模型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将一些动态的因素整合到传统的决定因素中,目的是使传统的静态分析能够“动态化”,以便更好地解释和反映新环境下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趋势。引入的动态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策略”(邓宁,1993)、“资产增加及与联盟行为相关”(邓宁,2000)、“(TOLI)要素整合优势”(张小蒂、王焕详,2004)、“(OLIS)速度优势”(黄中文,2001)。由于这些补充和修正仅仅是理论上的发展而没有突破,所以将它们定义为一种扩展的折衷理论。提起中国汽车企业的跨国并购,较具代表性的是吉利收购沃尔沃。2010年3月28日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的相关资产,出价为18亿美元,创造了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新纪录。本文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对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二、并购双方的情况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简称“吉利”)始建于1986年,由台州民营企业家李书福创办,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多年来吉利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快速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十一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九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获得“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称号。吉利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吉利是自主品牌的缔造者,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等八大系列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八大系列发动机及八大系列手动与自动变速器。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建于1924年,由古斯塔夫·拉尔森和阿瑟·格布尔森创建,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它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沃尔沃制造卡车、客车、建筑机械、应用于船舶和工业用途的动力系统、航空发动机及航空发动机部件。沃尔沃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有其独到之处。美国公路损失资料研究所曾评比过十种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荣登榜首。三、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动因分析拓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应该包括五个基础要素[作者简介]郭秀君(1966-),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李梦晓(1991-),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商务。40 2014年第10期·总第244期(O、L、I、T、S),并且与传统的理论相比,它们更加具有动态特征。下文将从这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内在动因。(一)所有权优势(O)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的其他企业所没有的无形资产和规模经济优势,是一种偏于静态的比较优势。与沃尔沃相比,吉利汽车在所有权方面明显不占优势。因此,寻求新的所有权优势是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一个主要动因。1.寻求技术技术因素是所有权优势中的核心因素。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在绝大多数核心部件、基础性研究上,尚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反之,若想拥有,就需要我国企业投入巨额的资金、大量的人力和漫长的时间进行研发。吉利通过并购拥有企业急需专利技术的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就能获得技术上的“后发优势”,以较低的代价缩短与先进企业的技术差距,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本企业的生产中,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自2007年开始吉利小型及经济型轿车销售量开始明显下降,2007年上半年,1.0升以下的小型轿车销量同比下跌近30%,这更加加剧了吉利的利润困局。因此,吉利汽车希望通过此次收购,能够获得一些可持续性的所有权优势。例如,沃尔沃在汽车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有许多独家研发的先进技术和专利。通过收购沃尔沃,可以迅速提升技术水平;沃尔沃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通过收购吉利可以获得大量高端汽车人才;沃尔沃具有丰富的产品线和中高端品牌,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可以实现低档品牌和豪华品牌的对接与整合。(二)区位优势(L)区位优势是指国内外生产区位的相对禀赋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和推动力量。具体包括: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区位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基础设施良好、市场广大等;东道国可移动的区位优势,如政局稳定、经济高速发展、政策优惠、法制完善等。具体来看,吉利收购沃尔沃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区位优势的考虑:寻求新的市场2.寻求规模经济1.沃尔沃的经销商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多分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收购,吉利可以拓展国内外的销售市场,在进一步扩大国内轿车市场的同时,使业务范围从独联体、中东、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等传统市场扩展到世界各地。所有权优势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为规模经济。汽车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规模经济的特点更为突出和明显。随着汽车产业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寻求合理的规模经济是汽车企业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跨国并购可以达到迅速扩大企业规模的目的。规模经济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市场份额。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能够迅速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建立大规模销售网络,以及进行集中的市场购销、资金筹措和统一管理,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寻求市场在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面临经济金融危机时,国外许多老牌汽车企业经营陷入低迷,市场竞争力逐渐削弱。但这些品牌很有影响力,具备系统而稳定的销售渠道。通过并购沃尔沃,吉利就可以利用沃尔沃的品牌资源,迅速扩大国外市场份额,同时还可以推广自主品牌产品。总之,动态的所有权优势是指在考虑时间维度的前提下,公司保持及扩大获利资产的能力,它更加强调所有权优势的可持续性和更新性。与其他汽车跨国公司相比,作为中国最知名的民营汽车公司,吉利汽车的传统优势尚存在很大差距,面对国外厂商的挑战和竞争,原有优势正在被不断削弱。在吉利汽车高速发展的背后,仍存在国内汽车企业的通病:产品档次不高,利润率低下。吉利曾算过一笔账,销售一辆奔驰轿车相当于销售30辆吉利轿车的利润,由此可见经济型车的利润之单薄。而且,寻求汽车人才2.人才的区位优势对于吉利这种从事轿车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尤为重要。而沃尔沃汽车人才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几十年来瑞典通过先进的硬件设施、宽松的移民政策以及良好的工作待遇等从世界各地招揽了大量的科技精英。企业经营环境良好3.瑞典虽然国土面积较小,但是一个现代、开放、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在《2010—2011年度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瑞典超过新加坡和美国,排名跃居第二位,仅次于瑞士。报告指出,瑞典受益于全世界最透明和最高效的公共体制,腐败和不正当影响的水平非常低,其政府被认为是全世界效率最高的政府之一。瑞典强有力的审计和报告标准及其对教育的关注已经形成一种精妙的商业文化。根据制度指标,瑞典在知识产权保护、挑战规章制度的司法机制的有效性、公司的道德行为、公司董事会的效力以及少数股股东权益保护方面均名列世界首位。瑞典领先的其他方面还包括整体基础设施质量和反垄断政策的有效性。就信息技术和规划而言,瑞典也因其拥有的最新技术、宽带互联网订户数量、将权力下放的意愿和公司研发费用而获得世界广泛赞誉。按人口比例41 2014年第10期·总第244期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其中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有:爱立信、沃尔沃集团、沃尔沃汽车、萨博、SKF(斯凯孚)、伊莱克斯电器、ABB、哈苏相机、宜家家居、利乐包、H&M服装、绝对伏特加、阿斯利康制药、斯堪尼亚汽车和柯尼塞格跑车等。4.政治和经济局势稳定吉利开展对外投资经营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东道国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性。因瑞典的政治和经济局势相对稳定,可以有效降低吉利在瑞典进行投资的风险。(三)内部化优势(I)一般而言,在当今经济技术格局下,跨国公司控制着大部分所有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企业大多不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必须通过跨国并购寻求所有权优势进而获得内部化优势。吉利并购沃尔沃就是如此。互动效应,使其生产体系在“OLI”三个优势的基础上具有了动态特征,我们把跨国公司通过在时间纬度上的一揽子要素交易不断获得和提升竞争优势的能力称为要素整合优势”。吉利收购沃尔沃无疑充分地考虑了这种要素整合优势,收购的目标包括产品技术、商标品牌、营销渠道、研发人才等“一揽子”经营要素,这种行为以寻求提高自身的要素整合优势为目标,进而也提高了吉利在全球范围内重组企业资产的能力及效率。(五)速度优势(S)黄中文将速度优势(S)引入了OLI模型中,建立了OLIS模型。正如邓宁所指出的,如果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该企业就有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具体投资方式包括跨国并购投资和跨国新建投资两种。近年来跨国公司之所以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跨国并购投资方式,主要原因在于跨国并购比新建投资更具有速度优势。跨国并购是企业达成投资目标的最快方式。例如,当时间很紧迫的时候,并购企业就可以马上在新市场拥有被并购企业现成的分销系统,从而有助于前者对新市场的开发。汽车产业无疑是一个对速度因素要求极为苛刻的产业。吉利汽车要想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必然面临比国内市场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环境要求,同时让国外消费者了解吉利汽车也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设计自己的标准以满足东道国的要求和投入大量的广告来宣传自主品牌,都需要非常昂贵的成本和较长的时间。因此,获取速度优势是吉利汽车此次跨国并购的重要战略动机。吉利汽车通过并购世界汽车知名品牌沃尔沃,一方面绕过了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利用沃尔沃品牌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可以直接进入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大大节约了研发和品牌推广时间,而且通过此次跨国并购案可让全球领略吉利这个中国品牌和民营汽车企业的风采。[参考文献][1]谢皓.跨国并购与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7-86.[2]张夕勇.并购与整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21.研发资源的内部化1.通过并购,吉利可以把沃尔沃拥有核心技术的研发部门整合到企业内部,降低了研发成本,可以避免外部专利技术、知识、信息市场的不确定性,减少交易费用,形成内部化优势。2.全球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整合吉利通过并购沃尔沃,可以拥有沃尔沃成熟的国内外销售网络,将这部分市场内部化,加之对市场和产品线的整合,以更好地满足现有顾客的需要,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且今后吉利还可以凭借已整合好的平台进入新的市场,扩大企业的长期收益。(四)要素整合优势(T)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生产工具,还包括资本、人才、知识、技术、管理、信息等。只有将这些生产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企业生产经营才能得以正常而有效的开展。但是,这些生产要素为不同的利益主体所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不同,需要企业就自身富余或稀缺的生产要素进行交易,以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形成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而获取最大效益。张小蒂和王焕祥认为,“跨国公司的一揽子要素交易行为对以OLI结构为基础的竞争优势都可以产生正向的Abstract:Atpresent,thetransnationalmergerandacquisitionisanimportantform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ofChineseau-tomobileenterprises.BasedontheExpanding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takingGeelyAutomobileGroupbuy-ingVolvoforExample,thepapersystematicallyanalyzesthemotivesoftransnationalmergerandacquisitionofChina’sautomo-bileenterprisesrespectivelyfromthefiveaspectsofownershipadvantages,locationadvantages,internalizationadvantages,ele-mentintegrationadvantageandspeedadvantage.Keywords:Expanding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transnationalmergerandacquisition;motive;GeelyAuto-mobileGroup(责任编辑:马琳)4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