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全民健身动因特点及对策论文

论我国全民健身动因特点及对策论文

ID:10906567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论我国全民健身动因特点及对策论文_第1页
论我国全民健身动因特点及对策论文_第2页
论我国全民健身动因特点及对策论文_第3页
论我国全民健身动因特点及对策论文_第4页
论我国全民健身动因特点及对策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全民健身动因特点及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我国全民健身动因特点及对策论文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94年出台以来,在政府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新闻界曾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就全民健身计划进行了大量的专题报道和宣传教育工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94年出台以来,在政府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新闻界曾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就全民健身计划进行了大量的专题报道和宣传教育工作;理论界许多研究员也针对实施计划的一些宏观、微观问题进行比较全面、深刻的探索;广大人民

2、群众对此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支持和配合,但相比之下,有关全民健身的实践活动并不尽如人意,“雷声大、雨点小”、“只说不干”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有组织的健身活动似乎也给人以“潮起潮落”、流于形式的感觉。因此,如何正确估计现阶段全民健身的总体形势,客观分析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锻炼的动因、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为决策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理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一、“需要——动机”理论是解释人们体育行为的基本依据,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必须重视对人们参与锻炼的动因的研究社

3、会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因、目的和归宿。它在人类演化中一经形成,便有了自身的结构和坚定不移的指向,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内容相对于主体而言是客观的,是人们在缺乏状态下所引起的体内自动平衡倾向;而择取倾向本身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主观的。由于个体之间在思想观念、经济状况、环境条件、身体条件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决定了他们在同一时间内的需要指向也有所不同。如贫穷的人首先要满足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富裕的人则可能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的差异,从根本

4、上决定了人们的动机水平和行为倾向也不相同。应当指出的是,需要并不等同于动机。动机是满足需要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行为的背后,是行为的动因。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经历一个心理过程,并在观念中得到表现并被人们所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在条件许可,就可能作为诱因引起行为的产生,从而满足欲求,实现目标。因此,需要是行为表现的先决条件,动因是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人类的一切活动均离不开需要,离不开动机的引导和支配。但人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P167、P122)。作为自然的人

5、,要生存、求发展,首先须满足自身需要,这是由自然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同时,人又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其个体的需要和行为不能随心所欲,还会受到社会行为规范的制约,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是有机统一的。从民族传统体育的诞生到现代体育的飞速发展,从自发状态的体育到自学状态体育的逐步形成,都时刻反映着人、社会与体育的相互影响性。因此,考察任何一种体育现象都必须从人类社会的变迁和人们需要结构的改变入手,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哪种过份强调社会需要或个体需要,或把二者对立起来的观点和做

6、法都是片面、错误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已开始注重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健身、娱乐等体育活动正逐步纳入他们生活的轨道;工薪阶层虽然收入微薄,工作、家庭负担较重,但对体育的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利用闲暇,通过体育活动消除疲劳,愉悦身心已成为多数人的迫切愿望;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尽管多数人还不知道什么是体育,也不晓得其价值所在,但简朴的娱乐方式(如角力、拔河等)给他们所带来的身心体验也蕴含着巨大的欲望和追求,充分表明他们的

7、体育意识也正在觉醒。此外,有许多老年人、病弱人、部队官兵和广大青少年学生也自觉地把体育活动作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顺应潮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不仅已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且也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可以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保障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的外在动因。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体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其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体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

8、再是理想、职责等”(《马克思全集》第3卷P330)。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推动只是理想变为现实的首要条件,并非决定条件。广大人民群众能否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于全民健身的热潮中,还要看每个人的需要指向,动机水平和所拥有的条件,如物质的、环境的、观念的、心理的等等。假若某种条件尚不具备,那么参加体育活动就不可能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只有主客观条件实现高度的统一,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过去,我们往往过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了客观条件的改造、结果造成了群众体育的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