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差错机智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差错机智

ID:10906164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差错机智_第1页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差错机智_第2页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差错机智_第3页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差错机智_第4页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差错机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差错机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差错机智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差错是被忽视又亟待开发的宝贵教学资源,我们更要抓住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把握教育的契机,机智对待差错,引领差错,使孩子从差错中走出来,让差错显露出可贵,让差错焕发出光芒变成美丽的课程资源。一、合理差错,将错就错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过程中,有时自然而然地生成一些“错解”、“错例”、“错说”。不可否认,这些差错可能对部分学生的新知产生“负移迁”作用,但有些差错是防不用防,是学生主客观反应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知识的易错点、注意点、关键点或思维的忽视区、盲区等。因此

2、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合理的差错。这些差错与其采取“围追堵截”、“置之不理”,还不如机智把“错”顺手拈来,将错就错,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之效。例如在《分数应用题的综合练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材料“一个油桶,装了半桶油,倒出其中的2/5,还剩24千克。这个油桶能装多少千克油?”的确,由于此材料涉及两个不同的单位“1”:整桶和半桶,学生知识稍有缺陷、审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产生典型错解:把两个分率的单位“1”看成一样。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果然如此,解决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6①24÷(1/2-2/5)、②24

3、÷(1-2/5)×2、③24÷(1/2-2/5×1/2)我在学生分别用手势1、2、3表示各自赞成的方法了解各种做法的学生比例后,如下处理:师:①、②两种方法的人数差不多,请各说说理由(手势先指第一种)。生:装了半桶油也就是1/2,倒出2/5,还剩1/2-2/5,把还剩的千克数除以还剩的分率,就是单位“1”的量整桶油的千克数。生:不对,不对。(群起反对)听大家这样反对,这位生似有感悟到问题所在,急忙问:老师,我这两个分率是不是单位“1”不同?师:你说呢?(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生:1/2是把整桶油看作单位“1

4、”,2/5好像把半桶油看作单位“1”。师:大家觉得呢?齐说:是的。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6接下来以此为触及点,延伸到其他各种方法的理解和本题注意点的提炼就水到渠成。因此我们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出现的“错”只要错的合理,错得其所,教师也不妨机智试一试“将错就错”,因为学生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求知过程中,所习得的本领才是真正被他们所内化吸收的本领。二、个别差错,抛砖引玉在课堂的差错资源中有个别差错与普遍差错之分,它们涉及两个分类维度:一就学习个体与班级整体的范围而言,二就学习个体答案中差错与正确的比例来说。不

5、管是哪一方面,个别差错在教学中都可以机智地发挥顺水推舟、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必另起炉灶。例如《约数和倍数》一课,在寻找一个数的全部约数环节:寻找36的全部约数。这个学习任务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能完成部分约数,只是存在量的部分与全部之别,思考时有序和无序之分。而我们通过此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发现和理解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约数的方法。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在反馈时出示了一位写了部分约数的学生答案:1、2、3、4、6、9、12、36。下面的学生纷纷举手要发表意见。我请了其中一生:“他漏掉了一个约数18。”“你们意

6、见?”统一全班意见后,我追问:“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漏掉了一个约数18?”围绕这个问题,学生道出了找到漏掉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地找,同时生成相应的两组算式:第一组:1×36=36第二组:36÷1=362×18=3636÷4=93×12=3636÷6=664×9=3636÷3=126×6=3636÷2=18一步理解一对一对找的方法并体验它的优点。继而讨论“约数6为什么只写一个?”并比较两组算式的优劣,把注意点集中到有序思考方面,体验有序思考的重要性,达到预定的目标。用正面强化方法刺激学生,成功者可能颀喜,失败者也能

7、从示范中发现方法。但相比以上的处理难免显得被动。由个别差错入手,用抛砖引玉的策略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三、有意差错,釜底抽薪6在《圆的周长》教学中,让学生探索圆的周长的直径的关系。学生操作后,出现一组这样汇报结果:我们小组将一个直径2厘米的圆用绳子围的方法,量得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周长和直径的比是3.14。”这一信息有错吗?大家知道,操作得如此精确,刚好等于圆周率的前两位,对于学生面前的操作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显然这组学生是事先预习过或从其他途径接触过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操作与汇报时犯一个有意之错。面对面前反

8、馈的信息,我们有两种处理策略:一、投其所好。教师评价:“你们小组合作得非常好!还有哪一个小组来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数据”没有任何异议,也许感觉到了不真实性,但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认为没有追究的必要,于是“笑纳”了。二、釜底抽薪。在听完学生的汇报后,这样评价:“我是十分佩服!佩服你们的眼力。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从直尺上读出6.28厘米的?(我把“8”字咬得特别响,并投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