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

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

ID:10873358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_第1页
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_第2页
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_第3页
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_第4页
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对传统“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探析LegalSystemAndSociety{I;I缸金2010年己月(下)对传统¨无讼¨性追求思I2.jx想中矛口谐,,L=.,,T,I.u1.日的探析理白淑萍摘要”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不仅是理论思想界崇尚的社会目标,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终极社会理想.这个伴随人类整个发展过程的理想目标的形成

2、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不仅如此,”无讼”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即价值合理性.对”无讼”思想中的和谐理性追求这一问题的今昔探求,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本土的传统法律文化,有助于我们在关于法律本土化和法律移植这个问题上做出适合中国的选择.关键词”无讼”思想和谐合理性中图分类号:D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277—02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思想,这种和谐思想在

3、中国古代社会法制领域的表现就是”无讼”思想.中国传统的无讼观念所寓含的和谐思想里透示着对和谐理性的追求,所以深入研究古代”无讼”思想,挖掘民族法律文化中的和谐精神,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一,”无讼”思想中和谐理性追求的渊源传统”无讼”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渊远流长,中国自古以来在司法体制上存在着”无讼”的价值取向,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的缺漏并确立周初的统治策略,利用天地,阴阳,五行等自然现象和事物来论证维护尊卑贵贱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提出了”以德

4、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该思想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 “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应运而生,取而代之.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教诲,爱护百姓,作有德之君.在这种”以德配天”基本政治观念之下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主张,即”实施德教,用刑宽缓”.这种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

5、臣民服从.”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德教”的具体内容归纳为内容广博的”礼治”,即便要求整个社会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历代统治者,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理想的原则与标本.汉朝时该思想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治国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种“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统治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

6、,也可以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萌芽.在天人合一,德主刑辅,礼刑并用思想所透示的正是对“和谐”理性的价值追求,古代中国人在追求宇宙自然界和谐的同时进而追求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理性在社会关系领域里便体现为”无讼”.人与人之间少些纷争甚至”天下无讼”不仅成为一种道德理想更成为影响法律思想的价值观念.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无讼”观念必然成为中国法律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必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证”无讼”思想的是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孔子把无讼作为其政治理想和施政目标之一,强调教化,德治,

7、主张”以德去刑”,这是孔子最主要的法律思想.他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为他虽像别人一样听理各种纠纷,但其最终目标是要让大家没有纷争.孔子主张:”使民无讼”,因为”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从孔子的言论及政治实践看,他并不否认“听讼”的作用,而是认为听讼断狱只是解决治国问题上”末”,而真正的”本”是尽可能得少讼息讼,而只有以德为政,以礼为教,人人”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使整个国家成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稳定而有秩

8、序.由此可见,无讼是孔子为了治理国家而提出的政治法律主张.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又进一步将无讼思想阐述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说明儒家追求的是一个少讼息讼,没有纷争的理想的和谐社会.汉武帝罢黜百家,奉儒家思想为正统之后,无讼思想便一直影响着整个封建社会,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对我国古代法制发展和我国传统的法律意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讼的思想观念除了儒家有过精辟论述外,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法家,墨家其社会政治理想中也充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