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阳光财政视野中的公共预算绩效管理

论阳光财政视野中的公共预算绩效管理

ID:10839908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论阳光财政视野中的公共预算绩效管理_第1页
论阳光财政视野中的公共预算绩效管理_第2页
论阳光财政视野中的公共预算绩效管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阳光财政视野中的公共预算绩效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阳光财政视野中的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摘 要:我国公共预算绩效改革的主要是,现有评价模式容易导致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缺乏与预算资源结果导向的整合,缺少适宜的参照体系。构建高绩效公共支出体系的近中期议程包括:以立法推进绩效管理,推行复式预算制度,鼓励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在路径选择上,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模式。  追求效率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在公共管理实践中,预算效率问题始终是一个常思常新的命题。绩效管理也由此成为20世纪后半叶各国公共部门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是创建高绩效政府组织的要求,符合深化预

2、算改革的现实需要,体现了重构财政学范式的方向(马蔡琛、童晓晴,2005)。因此,从“阳光财政”的视野中,探求我国绩效预算管理的制度演化路径,也就具有了相当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我国公共预算绩效管理的缘起  在我国预算改革中,绩效管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仅仅是近两年的事情。1999年启动新一轮预算改革的时候,也仅将“廉洁高效”作为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未就绩效预算管理问题加以更多的关注。回顾绩效预算管理理念迅速兴起的历程,大体呈现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以广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在预算绩效评价方面,仍旧体现出

3、先行一步的特点。200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4年将开展绩效预算改革试点,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并将财政支出绩效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2004年8月,广东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印发〈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的通知》(粤财评[2004]1号)。这种以地方先行,推动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制度变迁模式,体现了我国公共预算管理制度变迁“中间扩散型”与“供给主导型”长期并存的演进趋势(马蔡琛,2002)。然而,鉴于试点地区通常具备较好的预算管理基础与阳光财政理念,其具有一定前

4、瞻性的改革举措,在横向推广过程中,受到制度变迁非正式规则的制约,难免会遇到某些制度移植上的障碍。  第二,绩效预算管理是预算改革处于“歧路彷徨”中的相机性选择。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只有在财政体制相对稳定的背景框架下,才有可能推进作为长期性制度安排的预算管理制度创新。而自2002年以来,所得税共享改革、出口退税地方比例负担改革等一系列财政体制的变动,了地方政府对于财政体制演进的政策预期。在尚不很清晰属于自身的“预算盘子”将会产生何种变化的时候,自然也难以期望各级政府会就自身“蛋糕”的“具体吃法”

5、(也就是加强本级预算管理的改革)倾注足够的“热情”。  经历了六年多的变革,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具体演化路径到底应该“怎么走”的问题,仍旧未能得以清晰地勾勒出来,这或许也是中国预算改革仍旧处于“山坳”之上的现实环境所造成的无奈结果。基于这种“十字路口”上的“彷徨”,在未来之路尚不十分清晰的时候,重申“提升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绩效管理”这一近乎常话常新的命题,在具体操作上,往往不会遇到较大的阻力,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现实预算改革在路径选择不很清晰状态下的一种“理性”取向了。  也正是这种制度变迁的特殊路径

6、选择,导致了各级政府往往根据自身对于“绩效评价”、“绩效预算”与“绩效管理”的理解,开始了多种模式的探索与尝试。但就总体而言,因为缺乏必要的理论基奠与共同治理结构的制度支撑,绩效预算管理仍旧停留于零散的、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修修补补,其中某些关键性的“节点”,即使是政策制订者也未能参通解透。  二、当前绩效评价试点中的主要问题  概括起来,预算绩效改革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易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根据财政部2005年5月制定的《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

7、由财政部负责制定统一的绩效考评规章制度;由中央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绩效考评工作。也就是说,作为预算资金使用者的各部门,成为本部门预算资金使用效果的考评组织与实施者。鉴于各资金使用者较之财政部门更了解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更有权威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绩效考评,这种权责划分方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这种操作模式,无疑留下了考评组织者与被考评方形成“猫鼠合谋”格局的空间,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进一步向财政部门争取更多预算资金配给的工具。  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实施绩效预算的过程中,就曾因绩效预算未能纳入政府治

8、理的深层结构,而使得绩效预算的主观随意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绩效预算沦为部门对各自的预算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辩护的工具(Mikesell,2003)。我们从《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中,似乎可以看到某种财政部门与预算资金使用者利益博弈中的妥协色彩,但是这种“关键节点”上的妥协,却可能断送我国部门预算绩效改革的未来。  2.对预算资金运用的效果缺乏考核  众所周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上,包括业务指标与财务指标两个层面,其中业务指标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