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研究论文

浅析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研究论文

ID:10826941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浅析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研究论文_第1页
浅析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研究论文_第2页
浅析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研究论文_第3页
浅析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研究论文_第4页
浅析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道德内化道德教育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论文摘要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狠抓心理内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道德内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依据,只要目标明确论文关键词道德内化道德教育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论文摘要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狠抓心理内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道德内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依据,只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必能发展大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培养其丰富而健康的道德情感,培植其果敢的道德勇气。文章在阐述道德内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道德内化的目标定位、模式选择和方法途径。目前,大学生道德内化问题已日益

2、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界形成的共识是:狠抓道德内化,是提高德育质量的关键。学校教育中的“内化”包括三个方面,即道德内化、知识内化与智力内化。在本文中,笔者拟就道德内化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以期对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有所启发。一、道德内化的基本理论1.道德内化的含义。大学生的道德、知识与智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们最初均不过是一种潜能,必须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并从客观世界获得某些“营养”之后,这种潜能才会逐步发展,形成大学生的道德、知识和智力。可以说,人的道德、知识与智力,归根到底都是从外部获得的。因此,我们可以给内化下一个定义:凡外部的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都可称之为内化

3、。有内化必有外化,即凡内部的主体的东西转化为外部的客体的东西,称为外化。我国清初学者刘智的“纳有形于无形”,就是内化;反之,“通无形于有形”,则是外化。在某种意义上,教育的过程,就是内化与外化彼此结合、相互推进的过程。什么是道德内化呢?简言之,社会道德标准转化为个人品德就叫道德内化。也就是说,社会道德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它是社会集体向人们提出的种种政治要求、思想规范、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的综合体现,社会集体的每个成员都必须认真恪守。如我国提出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都是客观存在

4、的社会道德。但这些道德不是人们生来就会具有的,也不是人们对它们有了某种认识之后就能“据为已有”的,只有外部的客体的社会道德通过心理活动转变为个体品德之后,才会使它们成为与己一体的“同化物”,即成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心理内化最早由法国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尔克海姆等人提出,其基本含义是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亦即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置于个体意识之内。杜氏的这一内化含义与道德内化基本一致,换句话说,社会道德诸要素移置于个体品德之内,即是道德内化。20世纪80年代后期,内化问题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不少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对此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仅以道德内化为例,如

5、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斯诺尔·布鲁姆等在研究价值(或行为规范)内化中,提出了内化的五种水平,即接受、反应、评价、价值概念化、价值性格化。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则把价值内化过程划分为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我国德育研究专家鲁洁教授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又把内化过程概括为感受、分析、选择三个阶段,国内外的这些观点对我们理解与把握道德内化的实质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德育内化的一般规律。大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经历由道德认识到产生道德情感,从道德意志的强化到道德行为的自觉调控这一基本过程。道德情感的产生要有认知作为基础,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情感就无从产生或者充其量是缺乏

6、理智的情感冲动。一定的道德认识只有同相应的道德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时,才能激发道德行为的动机,产生推动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外化为道德行为的心理调控力量,一个学生能否抵御现实中的各种诱惑,往往要取决于他的道德意志的强弱。马丁·霍夫曼系统地提出了道德内化理论,他认为,道德内化的标志在于人的道德行为独立于外界压力的程度。即当人们觉得有义务遵守某一种道德规范而不考虑外界威胁或惩罚时,则某一道德规范便可以被认为已获得内化;而且一个人对外界监督越不注意、越不在乎,那么,他的道德内化的程度就越高。3.道德内化的理论依据。道德内化是在人与人、人与环境亦即主体与客体、内部与外部相互

7、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种相互作用说便是实现道德内化的理论依据。但在笔者看来,相互作用说未能确定主体与客体、内部与外部亦即内因与外因在内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似乎内外两个方面是半斤八两、平分秋色的,因此,这一理论在解释道德内化时,只能停留在表而,无法深入其实质。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观点可称之为条件一根据说它确定了主体与客体、内部与外部在道德内化(亦即“内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可以科学地、辩证地解释道德内化过程的本质。据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