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内化的研究现状与简评

道德内化的研究现状与简评

ID:12461151

大小:36.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7

道德内化的研究现状与简评_第1页
道德内化的研究现状与简评_第2页
道德内化的研究现状与简评_第3页
道德内化的研究现状与简评_第4页
道德内化的研究现状与简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内化的研究现状与简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道德内化的研究现状与简评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德育的研究,从研究的内容看,主要集中于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等方面,从研究的方法看,以思辨性论述为主,缺乏对德育内容如何内化为儿童青少年的内心信念的心理机制的实证考察。在德育实践中,如何使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儿童青少年良好的品德,形成个体的道德人格,成为了德育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长期困扰广大德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因此,近20[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年来,道德内化问题逐渐成为国内伦理学、道德发展心理学和德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系统梳理和总结道德内化的研究成果,分

2、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趋势,对提升未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道德内化的研究现状  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既是发挥道德的社会调控作用,维持良好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个体与他人和谐相处和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前提。但是,相比起伦理学中其他问题的研究,道德内化的研究历程很短。”内化”(internalization)一词,最初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涂尔干(Durkheim,E.)提出来的。在他看来,内化就是通过个体的道德社会化,将社会集体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即把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要素转化为个体的精神结构,实现社会道德的内化。也许由于这个问题研究的

3、难度较大,”内化”或道”德内化”概念提出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国外社会心理学、道德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对此展开专门研究也是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  关于道德内化,已有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1.对道德内化含义的理解。English[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等(1958)认为,内化就是把外界事物融合到自己的身心系统,即把他人或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转变成自己的认识、价值标准或行为准则[1](P.272)。Kelman(1958)对内化的解释是,当个体为了使自己的信念和行动与自己的价值系统保持一致从而接受他人或群体的影响,这

4、就是内化。  个体接受外界影响对自己具有内在的激励作用。  个体接受相关的观念、采取相应的行动可能对其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是有用的,或者是与其价值定向相一致的,或者是受其价值观所驱使。Kelman所说的内化,是外界影响所达到的最终结果,是指来自外界影响源的价值标准、态度或规范进入到了个体的心理系统,成为个体内部心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指导个体的行为[2].克拉斯沃尔、布鲁姆等(1989)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包括若干阶段的价值内化连续体。内化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变化过程,个体首先观察到某种现象,对此作出反应和评价,最终将其纳入到自己内在的人格结构。它包括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

5、和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等阶段[3](P.33-37)。Martin(2006)[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从广义的角度给内化下的定义是,内化是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心理过程,将公开的以语言表达的和其他相关的社会文化转化为个人的认知和其他心理现象[4].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道德内化也做过界定。  易法建(1998)认为,道德内化是个体通过社会学习,接受社会影响,将社会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人格,并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的过程。道德内化从实质上讲,就是将通过学习获得的社会道德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信念的过程,即将社会道德转化为

6、个体的品德的过程[5].顾海根(1999)提出,道德内化是个体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将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道德动机的过程,使个体在无外界监督和压力的情况下能够表现出道德行为[6].许启贤(2003)[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认为,道德内化的实质,就是社会对人们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7].  上述认识的共同点,都是强调道德内化是个体通过接收外界环境的影响,将外在的道德规范或价值标准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准则,并形成个体的品德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上述观点强调的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强调的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

7、受动性一面,忽视了个体在道德建构中的主体作用或主观能动性。  与上述认识形成对照的是,强调道德内化的主体作用、主动性、建构性和能动性。唐凯麟(2001)提出,道德内化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主动学习、选择和认同社会道德,将社会道德转化为自身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形成个体品德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道德是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8](P.161)。鲁洁、王逢贤(2002)认为,道德内化是通过个体对社会道德的选择、认同和接纳,将社会道德融入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