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的论文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的论文

ID:10825198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的论文_第1页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的论文_第2页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的论文_第3页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的论文_第4页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的论文【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李鸿章等人发起的“洋务运动”未能挽救没落的清政府,最终以失败告终。“中西医汇通”是近代以来传统医学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目的在于融合中西两种医学的学术流派,其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期内所取得的成就甚微。然而,当我们摒弃某些固有的成见,把它们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认真地考察一下,是不是会有一些新的认识呢?“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何在?“中西医汇通”对后世医学的影响何在?二者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本文就上述几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关键词】洋务运动中西医汇通医学史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西方医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和发展

2、,直接影响到我国固有的传统医学,一些思想比较开明的医家开始努力探索融合二者的途径和方法,他们著书立说,发表各自的观点和体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术流派——中西医汇通派。中西汇通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明末,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汇通中西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于西法,“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先,必须翻译”,也就是先要学习,然后会通,由“会通”而“归一”,最后达到“超胜”[1]。而最早提出“中西医汇通”的是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他在为《万国药方》(1890年)作序时写道:“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于医学岂曰小补哉!”我

3、们暂且不论李氏秉国时为后世遗讥的一面,单就他的这一观点而言,无疑对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学术思想影响甚大。.谈到李氏,就不能不想到近代史上曾经风云一时的“洋务运动”,本文就“洋务运动”和“中西医汇通”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自的影响作一初浅论述。“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不久,国内出现了暂时相对“稳定”的局面,但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比较清醒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枢掌握大权的恭亲王奕等人,并没有因为这种“和局”的出现而减少他们对清朝统治的危机感。他们在勾结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长技”,预感到一种潜在的长远

4、威胁。面临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李、左等人认识到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迫于当时局势不断恶化的压力,开始寻找扭转不利时局的对策。他们继承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他们“师夷长技”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维持满清的统治;二是在与外国侵略者保持“和好”的条件下,徐图自强,免遭沦胥。这一时期,对“洋务运动”的宗旨说得最完整、最透彻的是冯桂芬。他在1861年写成的《校庐抗议》中明确提出,对西方国家要“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他的洋务指导思想是“

5、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道”[2]。这一思想很快就成了当时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并且开始在整个社会上流传开来,逐渐成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对待中西方事物的主流思想。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和西方新事物的继续大量涌入,更多的问题摆在了国人的面前,需要人们去认真地反思。1895年4月,沈毓桂在《万国公报》第75期上发表的《匡时策》一文中提出:“夫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后,“中体西用”的说法流行整个社会,成为各阶层的人们都能接受的思想原则。毫无疑义,当时的洋务派是“中体西用”论的鼓吹者,如“洋务运动”后期代表人物张之洞为此专门写了《劝学篇》

6、一书,对“中体西用”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理论阐述和总结,可谓“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集大成者。持续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毕竟是近代史上国人寻求救国真理的初次探索,给后人留下了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首先,在“求强”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史上最早的军事工业并建立了新式陆海军,不仅使中国踏上了军事近代化的历程,也在古老的中国开创了近代工业的先河。其次,洋务派逐渐认识到西方诸国坚船利炮的背后是其所拥有的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他们在“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族工业,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邮电等交通运输业。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这些皆

7、是新的开始和尝试。其三,兴办洋务需要通晓洋务的人才,而传统的旧式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洋务事业的需要,于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书籍和创办报刊等诸多新的文化教育举措开始付诸实施。其四,在思想观念方面,很多开明的官僚和士大夫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不再被认为是“师事夷人”之举,而被看成是求强求富的重要手段;而西方的制造技术和各种器物,已不再被视为“奇技淫巧”,而被看作是“制造之精”。中国已不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