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精神及高校师德建设

论民族精神及高校师德建设

ID:1082077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论民族精神及高校师德建设_第1页
论民族精神及高校师德建设_第2页
论民族精神及高校师德建设_第3页
论民族精神及高校师德建设_第4页
论民族精神及高校师德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民族精神及高校师德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民族精神及高校师德建设[摘要]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是个体成长的内化修养和外化表现,更是联系着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企盼。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凸显民族精神的魅力,既是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尽责,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关键词]民族精神高校师德建设[作者简介]郭清(1965-),女,天津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天津300222)[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E40

2、40)[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069-035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千年优秀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动力、支撑,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尺。高等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的历史战略。而

3、学生的“向师性”和社会的“期待性”使高校教师的人生追求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发展和教育的方向,教师的整体道德水平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是个体成长的内化修养和外化表现,更是联系着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企盼。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凸显民族精神的魅力,是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尽责,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一、民族精神给高校师德建设的启示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它是民族、血脉、历史、文化、思想等所濡染、渗透而成的文化慧根,更是民族根脉

4、绵延发展的永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友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高校师德建设在民族精神中可得到众多启示,本文仅从三个方面阐述。51.民族精神给予高校教师社会责任感。古往今来,教师承担着为国立心、为民立命的历史责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多少伟大的教育家凭借对使命的认知和追求的自觉,责无旁贷地承担着社会责任。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品德完成着社会诉求。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尽管在某些领域我们可与发达国家相媲美,但在很多地方我们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要完成

5、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必须做强高等教育。因此,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居安思危,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的核心资源,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唯有保持忧患意识,增强爱国热情,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才能不断创新,加快发展。忧患意识有助于我们科学判断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优势,看到不足。从某种角度而言,正是民族精神中包含的忧患意识,才使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而经久不衰,坚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当下,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多元的思想状况,信念的

6、模糊,理想的黯然,急功近利的追逐,责任意识的匮乏,加之评价体制和人才机制的导向,使有的教师注重个人利益多于事业利益。重科研,轻教学,忽视教育的内涵和精髓,淡化政治理论学习。个别教师甚至忘记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5《易经》有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这是爱国者的忧患意识,是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国解难、为民排忧这是中国一切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理性抱负、恻隐情怀、奉献之心,既有独善其身的高洁又有兼济天下的胸怀,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深厚积淀。大学

7、师者作为国家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具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觉悟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2.民族精神给予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学记》有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而如何让学生亲其师,在中华民族沉积的伟大精神中给予高校教师众多启示。首先是厚德载物。这是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更是民族精神的境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大学教师应以自己宽广深厚的情怀,美好豁达的品行来承载不同,包容异质,允许差异共存,以达到多元同归。没有厚德载物,亦没有大学之“大”。王岳川在《宗白华学术文

8、化随笔》中有这样的阐述,大学师者,“将生命和学术联系在一起,在时代文化转型的风云中直面人生苦难,体验着生存深渊并敢于进入深渊揭底”,他们“以真血性、真情怀去担当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