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不减质(陈绪强)

减量不减质(陈绪强)

ID:10816536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减量不减质(陈绪强)_第1页
减量不减质(陈绪强)_第2页
减量不减质(陈绪强)_第3页
减量不减质(陈绪强)_第4页
资源描述:

《减量不减质(陈绪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减量不减质——也谈“减负”摘要: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尽管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的呼声很高,但学校却由于担心减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担心减负后家长不理解、或不知减轻负担从何做起等种种原因,行动迟缓。学生的负担问题表面上看好像是作业量多少的问题,其实是触及到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深层次问题。减轻学生负担实质上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一次革命,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种新旧教育观念的对撞冲击。因此,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就必须以全面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在观念上更新,在方法上创新。关

2、键词:学生负担素质教育肩负陶行知说,“一般学校把儿童的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培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怎么样下手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在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素质和较高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单靠学校教育和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书本之外的活动、在作业之外的活动都是一种学习,也许是更重要的学习。一、负担挺重但质量却未必高。我所任教的学生的课业负担包括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课后的作业完成,针对性的联系和巩固,课外

3、知识的辅导,还有家长的各种专长的训练。在国家提倡新课标的新形势下,在课改的大的浪潮中,学生应该是负担越来越轻,学习越来越快乐。但是学生的负担却在实际上还是依旧比较重,依旧厌学。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仅不能成为学生知识的不息源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增加。沉重的课业包袱不仅仅限制了学生有限的课余时间,还限制了青少年应该有的思维活跃和创新能力。先来看看两种大家耳熟能详的的观点:1.典型的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从总体上看当前学生的负担并不重,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反映是他们太贪玩、太娇气了。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

4、的劳动,要想学习好就必须发扬“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只要勤学苦练,肯付出足够的时间和汗水,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高。再说学生如果没有了那么多的作业、没有了负担,剩余的时间又来做什么呢?因此在他们看来,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负担,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准确一点说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把他们牢牢地拴在书本上。而且在他们看来,所谓学习就是学习书本知识、做作业,做其它的事情都不能算是学习。这是片面的,也是肤浅的。2.素质教育的眼光:学生是为了学习和发展而来,不可能没有负担,必要的负担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

5、展的推动力。但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原因,其承受能力又是有限的,负担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不再是什么动力了,而会变成影响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阻力。因此学生的负担决不是越重越好,应该适量。我们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负担,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主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减轻学生负担实质上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一次革命,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种新旧教育观念的对撞冲击。因此,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就必须以全面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在观念上更新,在方法上创新。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

6、担。二、减量不减质。(一)端正教育思想,走出认识误区,着重要解决三个片面认识:1.片面的质量观。通过布置超过学生承受极限的课外作业来提高质量。这种做法使学生整天埋于作业堆里,成了做作业的“机器”,既阻塞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习能力和兴趣特长的发展,又损害了身心健康,束缚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质量的实质应该是教育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2.失真的师爱观。加强课业负担伴随着教师的辛苦,所以,作业负担过重经常同教师的师爱和责任心交织在一起。老师认为补课越多,作业越多,越能体现师爱,家长也常常以此评价老师

7、的工作态度。如不这样,还会落下“不负责任”的骂名。这种牺牲学生发展后劲和身心健康的做法不是真正的师爱,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3.落后的学习观。即过分强调“勤学苦练”。用学习时间的长短,作业量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勤奋程度,忽视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不仅有知识学习,还有技巧和技能的学习、以思维为主的心智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学习成绩不完全与学习时间成正比,主要取决于学习效率的高低。(二)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1.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是向45分钟要效率的强大后盾。“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至理

8、名言。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本身掌握的知识是贫瘠的土地,那么学生知识的幼苗又怎么能茁壮成长呢?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掌握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一是经常学习教育理论,订阅各种教育刊物,从中获得教育新信息,吸收新营养。二是多参加群众性的教研活动,从中汲取精华,摈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吸取成功新颖的教学方法。三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走特色之路,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自己教学的特点,实施新颖、富有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