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子的法家思想是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演化

慎子的法家思想是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演化

ID:10807824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慎子的法家思想是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演化_第1页
慎子的法家思想是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演化_第2页
慎子的法家思想是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演化_第3页
慎子的法家思想是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演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慎子的法家思想是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演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慎子的法家思想是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演化  慎子积极主张建立人为法,以法治国,从国君到子民都遵循法律的规定,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慎子法家思想探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慎子,名到,生于战国中期,其生卒年月尚存疑问。他被学界广泛认定为源道入法的重要人物。关于他的着作,已经大多散佚,现多以清代钱熙祚修订的《慎子》为最精审的本子.他是中国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衔接人物.从他的思想,我们可以分析出道家与法家思想的关联,他继承了道家的世界观与无为思想,同时,他把道家的无为思想改造为法家的无为思想,将道家对自然规律的被动态度化为对社会规律、社会现实的主动

2、积极的探索和改造精神。但他的思想与道家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对待人违法的态度上,他一反道家法律虚无主义的态度,主张根据社会现状积极制订法律。在人性论上,慎子的性恶论与道家的性自然论有所不同,他所谓的因势也与道家的顺从自然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道家的消极顺从发展为主动地利用人心,利用人的劣根性进行统治和维持社会秩序。  一、对待人为法态度方面  道家一贯是主张法律虚无主义的学派。首先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云: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绰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法律滋章,盗贼多有。这是一种崇尚自然法而不信任人为法的态度。道家的思想关于政治

3、法律的中心思想就是无为而治,顺应道,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庄子在这方面的说法更加深入一些,他认为国家的法律应该是以刑为体者,绰乎其自杀也.这其实就是在说法律应该尽力往自然法方向靠拢,以至于根本感受不到法律的存在,这岂不是在否认人为法吗?  而慎子则积极主张建立人为法,以法治国,从国君到子民都遵循法律的规定。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很多学者都认为,慎子提出的法制观根本来源于道家学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慎子在齐国稷下学宫学习多年,深受

4、道家的影响。他的法治思想中的无为论就脱胎于道家黄老学说,但是他的思想与道家的法律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只是借了道家思想的形体而行法家之实。  法家的无为非道家的无为.慎子的无为是指,让百姓遵循社会现实和人心而制定的法律。法家的无为',说白了,就是要实现国家专制机器的流水线自动化运转,人民和官吏都自觉主动地服从君主的立法,这样,就可以不听君、不从官了。但君依然掌握着绝对的权力,不容违抗与质疑。同以无为为目标,但是其内涵却完全不同。就如法西斯的社会主义和苏俄的社会主义,都以社会主义为名,但是内涵却截然不同。  至少,凡是遵从同派中人,观点再怎么有异

5、,一些原则性的思想总不会相左的。  首先,在政治法律观上,道家之人主张的是人治,并且行无为而治,他们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持负面看法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那么既然遵从道家思想的人都持此观点,慎子的法制思想就自然不属于道家之言了,因为他首先赞成君主应该积极观察社会,了解人性,从而以此制定法律。  其次,他认为,法律并不是出自于天地,也不是遵循自然规律,而是来自于人心,来自于社会,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和老庄的唯心主义观有所不同。  最后,他还要求君主要利用势,就

6、是客观条件与权势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这一点也是能动的。  从这些方面来看,慎子在对人定法的观点上,并没有和道家有过多的联系,如果说法家的法治思想源于道家,至少在这方面,于慎子身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从人性论角度分析  如果说,因为人心是天定的,顺应人心就是顺应自然,所以慎子的法律思想是道家学说。这种观点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慎子的法律观坚持的是,法律必须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这里的合乎人心,是指因为人性恶,所以必须对人性进行克制与利用,而不是道家所谓的顺应自然。况且道家与慎子在人性论上又有根本不同。  慎子的思想之中,是持性恶论的,而道家在这

7、一方面,一直是持有性自然论,即人性是自然形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人的初始,只是天性,没有善恶之说。老子认为,人的初始是清心寡欲,十分朴素的;而后来的心态转变,变为趋利,则是一种心理上的恶化。而慎子所言人性论,在意思上更加接近法家之言,他认为人性是恶的,就是直接把人性中的趋利性贴上了恶的标签。家富则疏族聚,家贫则兄弟离。非不相爱,利不足兼容也。匠人成棺,不憎人死。利之所在,忘其丑也。因为有了利益驱使,所以人可以做出很丑恶的事情。故而要立法加以管束。  而道家则坚持自然法,否定了从人性角度立法,就算是有法律,如庄子所说,

8、也得绰乎其自杀也.这与慎子的观点完全不同。慎子的性恶论,在研究方法论上,是从客观角度出发,从社会客观事实之中得出的经验;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