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

ID:10802901

大小:31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_第1页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_第2页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_第3页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_第4页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色谱世界】【本书目录】【引用网址】http://www.chemalink.net/books/C/71/0.html   1.绝对校正因子   由此方法测定出的校正因子称为绝对校正因子,它只适用于这一个检测器。因为即使是换一个同一类型的检测器,甚至是换一个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型号检测器,由于两个检测器的灵敏度总是有些差异的,这就使等量的同一种物质在这两个检测器上的响应值有所不同,因此计算出的绝对校正因子也有所不同。同一个检测器,随着使用时间和操作条件改变灵敏度也在改变。这些都使绝对校正因子在色谱定量分析中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引

2、出了相对校正因子的概念。    2.相对校正因子   常用的基准物质对不同检测器是不同的,热导检测器常用苯作基准物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则常用正庚烷作基准物质。   通常人们将相对校正因子简称为校正因子,它是一个无因次量,数值与所用的计量单位有关。根据物质量的表示方法不同,校正因子分为:   3.峰高定量校正因子   在用峰高进行色谱定量时要使用峰高定量校正因子。因为峰高定量校正因子受操作条件影响较大,因此一般不能直接引用文献值,必须在实际操作条件下,用标准纯物质测定。   对于同系物的峰高定量校正因子与峰面积定量校正因子间有如下的关系:   即可得到a

3、,b值。   此方法不适于保留时间过小和不对称的色谱峰。   4.响应值与校正因子的关系   响应值即为组分通过检测器时所产生的信号强度,可以用来表示检测器的灵敏度。响应值与校正因子间有一定的关系。   即相对响应值为相对校正因子的倒数。   5.校正因子的实验测量方法   准确称取色谱纯(或已知准确含量)的被测组分和基准物质,配制成已知准确浓度的样品,在已定的色谱实验条件下,取准确体积的样品进样,这样可以准确知道进入检测器的组分和基准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或体积,然后准确测量所得组分和基准物质的色谱峰峰面积,根据式(2-3-6)、式(2-3-7)和式(2

4、-3-8),就可以计算出质量校正因子、摩尔校正因子和体积校正因子。   在没有合适的基准物质时,也可以测出绝对校正因子,利用绝对校正因子,在同一个检测器,相同的色谱实验条件下,也可作定量计算。   6.确定校正因子的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利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校正因子之外,还可以利用已有的文献查找校正因子和利用一些规律估算校正因子。  (1)从文献上查找校正因子从文献上查找校正因子,主要是用于气相色谱的热导检测器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也有文献给出气相色谱的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响应值和校正因子,但电子捕获检测器与热导检测器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不同,电子捕获检测

5、器的响应值和校正因子与许多操作参数和检测器结构有关,如检测器结构尺寸,放射源种类,载气种类以及载气流速,检测器温度,极化电压大小,脉冲周期及脉冲宽度都对其响应值和校正因子有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复杂关系。各个化合物特别是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在使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时都有各自的最佳操作条件。因此,文献上提供的相对响应值和相对校正因子也受到操作条件和检测器性能的严格限制,一般说仅可作色谱定量校正的参考,最好通过实际实验进行测定。   对于液相色谱,检测器的校正因子在文献中是查不到的,这是因为液相色谱的分析条件变化较大,不易完全重复文献中的条件,故使用时要自

6、己进行测定。   表2-3-6和表2-3-7给出了某些化合物在气相色谱的热导检测器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上的响应值和校正因子。 表2-3-6部分有机化合物在TCD上的校正因子(http://www.chemalink.net/books/C/403/0.html) 表2-3-7部分有机化合物在FID上的校正因子(http://www.chemalink.net/books/C/404/0.html)    (2)利用规律对校正因子进行估算目前能对校正因子进行估算的只有气相色谱用的热导检测器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当从文献中查不到适当数据,又没有已知准确含量

7、的样品进行测定时,可按下述方法进行估算。   ①热导检测器校正因子的估算:热导检测器的相对响应值一般只与组分、参比物质和载气性质有关,而与热导池结构、热丝温度、桥流、所用敏感元件以及柱温、载气流速等无关。各类化合物在热导检测器上的响应值可按以下方法估算。   a.同系物在热导检测器上的相对摩尔响应值(RMR)与其分子中的碳数或摩尔质量呈线性关系(图2-3-15),即            表2-3-8同系物物质的G1与F1值(http://www.chemalink.net/books/C/406/0.html)    这一规律对于同系物中第一、二个成

8、员偏差较大,但根据这一规律,如已知同系物中二个较高级成员的RMR值,就可推算其他成员的RMR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