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读法——钱梦龙

语文导读法——钱梦龙

ID:10794758

大小:36.9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8

语文导读法——钱梦龙_第1页
语文导读法——钱梦龙_第2页
语文导读法——钱梦龙_第3页
语文导读法——钱梦龙_第4页
语文导读法——钱梦龙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导读法——钱梦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导读法2007-09-0417:49:52   “导读”是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讲读”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讲读”是一个内涵模糊的概念。所谓“讲”,究竟是谁讲?讲什么?怎样讲?为什么讲?所谓“读”,又是谁读?读什么?怎样读?为什么读?都没有确切的界说。这样一个对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导向作用重要概念,内涵如此不明不白,实践中自然难免出现偏差。很多语文课上的“讲读”,事实上成了老师的“读读讲讲”,已变为“满堂灌”、“注入式”的代名词。“导读”的内涵是清楚而确定的。“导”,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

2、“导”和“读”的结合,勾画出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幅“师生互动”的图景,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聆受”这种单向的“授—受”格局。从“讲读”到“导读”,既是教学模式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在讲读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命运的“主宰”,学生则完全处于“被支配”、“被灌输”的地位。导读模式不同于讲读模式的最根本之点,是学生角色的变化,即由“被支配”、“被灌输”的对象,一变而为“主动的求知者”、“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则相应地由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变为平等的指导者、帮助者、鼓励者、合作者。这是教学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一次“阵地转移”,

3、也是传统教学观转向现代教学观的一次“观念革命”。                       一、理论设计 语文导读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教学认识论。这种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与一般的认识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不同于的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学生)和认识客体(教材)之间还介入了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从而构成了一种“三边”互动的认识活动。(见下图)    在导读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主导的教师共同组成以教材为对象的互动过程,这一互动过程就是训练。基于这一认识,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可以简明地概括为三

4、句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所谓“学生为主体”,从教学认识论的角度说,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从学习论的角说,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从教学论的角度说,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我把“学生为主体”作为“三主”的第一“主”,因为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立脚点,就是说,教师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首先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确认学生是有独立人格、有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发展潜能的活生生的人。只有首先确认了这个前提,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为主导”则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的限制: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

5、“牵就”。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之、引导之、辅助之、启发之;教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才能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2)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3)激励作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传授知识,根据学生认知的需要讲授有关知识(如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关于方法的知识以及教材中的难点等)。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

6、;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越能充分发挥,所以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的艺术”。“训练为主线”则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必要形式。“训”,指教师的指导、引导;“练”,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操作。如果我们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汇合、互动,就是“训练”。现在不少老师对“训练”讳莫如深,似乎一提“训练”,便是和“人文性”背道而驰。其实,这是对训练的误解。训练,不同于字、词、句的刻板操练,也不是通常所指的练习,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一种必要的形式。比如,学生要学会读

7、书,就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读”的实践和操作,师生之间形成的这种互动关系,就是“阅读训练”。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指导是正确的,那么,学生不仅能读懂文章,掌握必要的知识,培养阅读能力,而且必然同时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获得审美的愉悦。可见,正是这种综合的、立体的、科学的训练,才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且这样的训练必然成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的“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过程”的概括,不是三个概念(或命题)的静态排列。三者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

8、本立脚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