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

ID:10788394

大小:2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_第1页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_第2页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_第3页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_第4页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创I新If责I任l教l育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口余方喜范汝广作为学校渗透责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化学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不能寄希望于罗列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来体现或是简单联系,灌输说教.教学中应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并蕴含责任教育因素的典型事例,结合具体的化学知识,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探究.在综合,全面,整体思考中真正认识到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为学生

2、今后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一般而言,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是首要责任.但这种教育不是另加的说教,而是由内容的某个节点自然引发的.以《蛋白质》教学的片段设计为例:师: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反过来,氨基酸怎样合成蛋白质?请从氨基酸的结构上分析.生:由于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它们能够通过缩聚反应合成蛋白质.师:是的,在2O世纪初,德国科学家费歇尔已把18个氨基酸连接了起来;1953年,英国化学家桑格测定了牛胰岛素的结构.接下来,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首先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

3、质呢?生:是中国科学家.师:对!旱在1965年,我国科学家就首先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在这场科研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取得了领跑的地位,并且在1984年我国科学家又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标志着我国在这个领域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学们,未来的世界是你们的,接力棒即将传递到你的手上,你准备得怎么样了?无论是有声的回答还是无声的呼应,都会起到激发自豪情感和责任意识的作用.有时候,为了挖掘更多的教育内涵.则需要全面的过程设计.不但要注意责任的认知,还要有情感的激发,以教师

4、的真情投入打动学生的心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高二化学一节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我除了注意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外,更注重挖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价值,寓责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在课的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声调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成语'趁热打铁,'千锤百炼','百炼成钢'的本意或缘起吗?为何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将那本影响过一代人的着作取名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钢铁冶炼的王国,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吧!"这样的引入,一下子就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准备状

5、态,产生了学习的渴望.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我国和世界各国炼铁的历史资料.课上,在分析炼铁还原剂的过程中,学生们纷纷交流了自己查阅到的资料:生1:"从西周中期到春秋旱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开始使用木炭做还原荆,在800℃~l000℃左右直接得到熟铁,即块炼铁,后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人们采取加高炉身,强化鼓风等措施,使炉温提高并产生大量cO还原剂,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下半月.行动J了生铁."生2:"我国从晋代开始用煤代替木炭炼到宋代已日益普遍,而英国到18世纪才有代替木炭的冶铁工艺.……在我

6、国明代,}人民发明了煤的干馏制焦炭并代替煤来炼比欧洲早得多."生3:"考古证实,块炼铁技术以及生铁冶L术同步发展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发展的独!径,世界上其他国家从块炼铁发展到生铁)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难怪英国的科学史约瑟称欧洲的铸铁技术是在11世纪或12由中国传出的,中国此项技术大约比欧洲'一千多年."生4:"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极实践,勇4造的精神推动了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学生的表情,声调上.教师明显感受到b们内心升腾出的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等学生介绍完之后,教师顺势

7、请同学们讨]何炼铁的还原剂经历了木炭一煤一焦炭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感到,尽管木炭是炼j理想原料,但需砍伐森林,英国政府曾因令关闭了许多高炉;用煤代替木炭.得到,更持久的炉温.加速了冶炼过程.提高j炼效率,但煤中含硫较高,影响了生铁的;如何利用煤的长处又能克服煤的缺点,E炼铁的新还原剂势在必行.在这一探讨过.学生深深感叹:钢铁生产不能以破坏环j代价.针对高炉炼铁中的尾气现象.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在19世纪后期,Atrl发现高炉炼铁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当量的一氧化碳,有的工程师认为,这是由于一氧化

8、碳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不够长所造成的,于是英国曾耗费了大量资金建造了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以增加一氧化碳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可后来发现,用这个高炉炼铁,所排出的高炉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并没有减少.请同学们分析一下究竞是什么原因?"在讨论中同学们认识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是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变成生成物,所以高炉增高是一个并无实效的方案,不能解决高炉尾气问题.如不加以处理.会造成极大的原料损失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此时,同学们自然理解到可以将高炉气净化后用作燃料,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