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养殖池塘系统模式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效养殖池塘系统模式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ID:10767360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8

高效养殖池塘系统模式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_第1页
高效养殖池塘系统模式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高效养殖池塘系统模式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效养殖池塘系统模式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针对我国传统池塘养殖设施化程度低的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种能够提高能效的养殖池塘系统,实现在一个池塘内养殖多种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鱼类,并避免不同种类、规格鱼类混养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满足不同品种鱼类的生长行为,集污排污、提高池塘养殖能效和生态效率及效益的目的。根据对比试验结果:试验系统养殖团头鲂商品鱼的单位产量可达到1773.5kg/667m2,比对照养殖池塘(1374.5kg/667m2、1376.5kg)平均提高了29%;养殖水体中总氮的平均质量浓度降低了9%,氨氮的平均质量浓度降低了42%,亚硝酸盐的平均质量浓度降低了50%。

2、中国1/vie  关键词:池塘养殖;高效;系统模式  中图分类号:S9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431061  池塘养殖是中国主要的水产养殖方式,由于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目前池塘养殖的设施化程度很低,多数养殖池塘采取传统的坑式结构,存在着养殖效率不高,效益低下等��题。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需求的提高,池塘设施化养殖成为发展的新方向。目前国内池塘设施化技术主要集中在进排水设施、食台建设、护坡优化等方面,提升养殖能效效果不高。国外虽然研究提出了池塘分隔式养殖等模式,但由于养殖品种、操作方式等不同,不适合我国养殖特点。  本文针对上述所需解决

3、的技术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种能够提高能效的养殖池塘系统,实现在一个池塘内养殖多种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鱼类,并避免不同种类、规格鱼类混养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满足不同品种鱼类的生长行为,集污排污、提高池塘养殖能效和生态效率及效益的目的。  1系统构建  本系统是在原有的养殖池塘上进行优化构建,利用池塘20%水面构建养殖不同规格鱼类的流水养殖区,其余80%水面的阔水区养殖滤杂食性鱼类作为滤杂食性鱼类养殖区。流水养殖区2种结构的3排鱼池组成,每排鱼由3种规格的鱼池组成为一个养殖单元,3种规格的鱼池分别为矩形池和切角方形池2种形式,矩形池养殖大小2种规格的鱼种,方形切角池养殖成鱼;同时

4、在每一个单元中的2个养殖池的分隔墙对接线位置上设有过鱼闸门,可以通过拦网将不同规格的鱼赶到相应的养殖池中,实现分规格、分批次养殖,体现轮捕轮放原理,充分利用水体。在流水养殖区安装底扬程大流量水轮机,可根据水流量需求运行,带动整个池塘水流动和循环;同时在集水端装置涌浪扰动机,随和水推动流进滤杂食性鱼类养殖区(图1)。  2运行效果  本系统2015年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池塘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松江)”正式建成运行。养殖池塘面积为0.47hm2,平均水深1.7m;试验品种为“浦江1号”团头鲂,养殖周期为3月底―11月初;同时在周边选取2个条件基本相同的养殖池塘作为对照。 

5、 2.1养殖结果  从商品鱼角度考虑,团头鲂上市规格在0.45~0.6kg为佳。根据表1的养殖结果,试验系统养殖团头鲂商品鱼的单位产量可达到1773.5kg/667m2,比对照养殖池塘(1374.5/667m2、1376.5kg)平均提高了29%。  2.2水质状况  在养殖期内,定期对3个养殖池塘进行水质采集分析。根据表2所示,本试验系统提高了养殖密度,但并增加对养殖水体的恶化,相比对照池塘还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在一个养殖周期内,养殖水体中总氮的平均质量浓度降低了9%,氨氮的平均质量浓度降低了42%,亚硝酸盐的平均质量浓度降低了50%。  3小结  本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在一

6、个池塘内养殖多种鱼类,并避免不同种类、规格的鱼类混养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吃食性鱼类产生的粪便残饵等养殖滤杂食性鱼类,具有分隔生态位,提高养殖能效的作用;同时不同鱼池结构和布水方式可满足不同鱼类的生长行为,集污排污,能提高池塘养殖生态效率和效益。  目前根据第一阶段的试验运行结果,本系统在单一品种的养殖模式中有明显提高池塘能效的效果,且对改善养殖水质状况也具有一定的显著作用。下一阶段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对不同品种或不同规格鱼类混养模式进行研究试验。  作者简介:顾兆俊(1983-),男,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池塘生态工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