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60761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革命宣传画中的美术与政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革命宣传画中的美术与政治 [摘要]美术作品中政治态度的从古代的隐晦暗喻表达变成了近代尖锐明快的宣扬,从上层精英圈内部的小众流传成为了革命先锋对普通民众的大幅扩散。于晚清出现的宣传画,在救亡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被大力发扬,骤然成熟,顺势成为了最为政界重视的的宣传工具。艺术性与政治性的博弈,在五四运动后以宣传作品政治性的绝对优势胜出,在解放战争后美术作品的政治宣传性扩散向全国。中共宣传受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常以塑造新道德标准、提高生活质量、发挥爱国热情为口号,以贴近农民审美情趣为风格吸引民众关注进行革命动员。本文试图展示近代美术与政治的关系,以解放战争期间的这一转折期的报刊为典型,对以上问题
2、做出探索,并回溯近现代革命性绘画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近代美术;晋绥人民画报;政治运动 一、引言:美术作品中的艺术性与政治性的表达 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它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魔术、医学等。中国古代所谓百工技艺,也是包括同样广泛的范围。中国古籍上均以绘绩之事、刻削之道、刻镂之术、锦绣文采等术语来形容。绘画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较早出现于人类生活中的艺术种类之一。本文在此讨论的是以绘画作品为主的狭义
3、的美术范畴。 中国古代美术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限于宫廷和画院作为艺术家的经济赞助,其中的作品多为宗教和政治服务,绘画也不例外。即使有一些孤独的艺术家,在山水与田园中表露对自然的追求,逃避现实,但是对社会的不满的表达也是含蓄和隐晦的。例如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之时,李唐《采薇图》描绘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故事,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南宋灭亡后,郑思肖不臣服蒙元的统治,自称孤臣。因肖是宋的国姓赵字的构成部分,所以改名思肖,号忆翁,字所南也都包含有怀念赵宋的意味。郑思肖把居室题额为本穴世家,如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间,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对宋的忠诚。郑思肖
4、擅画兰,宋亡后,所画兰均无土和根,并被解释土为地已沦丧于异族,无从扎根。类似对故国追思的表达还有马一角夏半边的残山剩水风格的山水画,八大山人类似哭之笑之的画押署名。画家满心忠诚之情在高压封建的整治下无所发泄,只能以这样的隐晦的方式或者暗喻的手法表达出来。并且由于印刷技术的制约,大众购买力的不足,他们的作品仅限在上层精英圈内部的经行着小众流传,政治意义也只能在有限的文人圈中得以暗中会意。 国共合作时段中,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革命画这一名词正式出现。该所当时开设的课程中,有革命画一课,讲授14小时。政治宣传漫画被称作革命画,颇能说明漫画在当时革命斗争中的重
5、要地位。据一位参加过广州农讲所的学员回忆:当时革命画成为在农村发动群众的有力的武器,不少农民看了张贴的革命漫画、宣传画,受到教育和鼓舞,纷纷要求加入农民协会,参加革命斗争。至此近代中国美术作品中的政治性优势日趋明显。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亦谈到:政治宣传的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绩。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这些木刻家后来纷纷奔赴延安,结合当时政治的需要,融入陕北民间趣味,木刻成为了大规模的宣传印刷品,这股美术风潮一直波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绘画。经过《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洗礼过的专业美术工作者,抗战
6、胜利后陆续进入报社、宣传队等体制,针对基层社会的意识形态引导专门创作的美术作品,这类美术作品一般不以国、油、版、雕的形式,而以连环画、年画、宣传画的形式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并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战斗武器与动员工具的作用。至此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国统区还是解放区,美术作品中政治态度的从古代的隐晦暗喻表变成了近代尖锐明快的宣扬,从上层精英圈内部的小众流传成为了革命先锋以宣传为目的对普通民众的大幅扩散。 在抗战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内争的数年中,漫画再次延续其艺术性和政治性的多重面相。侯松涛认为在中共控制的解放区,自然是体现政治宣传功能的红色漫画的生存之地,在非解放区,则有以上海和香港为中心的多种漫画
7、的并存共生。本文以晋绥根据地,这一华北根据地的咽喉地带的解放战争画报――晋绥《人民画报》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艺术性与政治性表达作出价值分析;探讨画报在解放战争中的战斗武器与的宣传工具的作用;说明其在革命宣传画发展中的历史性意义。 二、晋绥《人民画报》的艺术特色与宣传特点 晋绥《人民画报》是在日本投降之后,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在晋绥革命根据地兴县高家村出版的一份通俗画报。画报为四开新闻纸大小,油光纸石印出版,彩印与单色隔期出版,每月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