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60160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都市圈化:日本经验的借鉴和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都市圈化:日本经验的借鉴和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日本都市圈发展的经验借鉴,将中国沿海地区三大都市圈与日本太平洋沿岸三大都市圈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沿海地区的都市圈化既适应世界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对近年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的研究发现,我国的人口和经济仍然在继续向三大都市圈聚集。关键词:都市圈,都市圈化,聚集当今世界,城市化无疑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freelann)。1957年戈德曼根据对美国东北海岸地区的考察,提出了影响深远的“都市圈”(Megalopolis)理论。戈德曼指出,在美国东北海
2、岸这一巨大的城市化区域内,支配空间经济形式的已不再是单一的大城市,而是聚集了若干个大城市,并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巨大整体——即都市圈:他将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叫做Megalopolis3。亚历山大学派的犹太哲学家菲洛(Philo)在他的作为统治现实世界的理念中的城市亦使用了Megalopolis一词,汉语多译成都市圈、城市带、大都市带、城市群,也有译成都市连绵带、大城市网络区、特大城市、城市集群等等。戈德曼认为,都市圈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其一,
3、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都市;其二,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的县有着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其三,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这些核心城市连接起来,使各个都市区首尾相连没有间隔;其四,必须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万以上;其五,是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本文提出都市圈化(Megalopolitanization)乃类比城市化(Urbanization)而来,类似于日本学者今野修平提出的“特大城市群化”概念4。根据诺瑟姆(R.M.Northam)的城市化进程S型曲线理论,当一国的城市
4、化水平达到20%~30%以后,将会出现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这种趋势一直要到城市人口比重超过70%以后才能下降5。我国从整体上已进入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此时将出现“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6。体现在内涵上,指在原市区的范围内迁入的人口增加,或者使原来的小城市或中等城市增长为大城市,或者使本来就是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进一步增长,这样在城市人口统计中,引起大城市人口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体现在外延或空间上,一方面指由于人口的聚集使城市地域空间扩大(不可能仅有人口密度增加而地域空间不变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指由于郊区化或逆城
5、市化的作用使城市人口向外扩散,城市向周围蔓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农田分界日渐模糊,形成戈德曼所谓的都市圈或城市带。因此,都市圈化与大城市化(Metropolitanization)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既有后者的特征即大城市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地域空间的扩大,但也有后者没有的内容,即大城市人口的向外扩散,城市的郊区化、城市空心化、逆城市化;大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与大都市区之间首尾相连、分界日益模糊,复数的大都市区形成有机的都市圈(带)空间;与都市圈相联系的或其周边的中小城市、小城镇、都市农业等。据不
6、完全统计,我国现在已正式提出建设都市圈的城市和地区有近20个,但真正成型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是位于东部沿海的三大都市圈,即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和京津唐都市圈(或首都圈)。一般来说,比较公认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涵盖的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扬州、泰州8市,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6市,共1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则包括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肇庆9个城市;京津唐都市圈包括北京、天津2市以
7、及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沧州、张家口、承德7个城市。二、日本的都市圈发展模式在都市圈建设方面,日本可以说走在我们的前面。在区域发展战略和人口城市化发展战略上,日本学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都市圈的研究。60年代日本政府也接受了这一概念,制定了《大都市圈建设基本规划》7。日本学者阿部和彦根据日本都市圈化(他称为“超大城市化”)的经验,认为中国江苏省加上海市相当于另一个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圈:“江苏省和上海市的面积共计10.9万平方公里,大体上相当于去掉北陆三县后的日本首都圈、中部圈、近畿圈三大城市圈总
8、面积(10.5平方公里)。江苏省与上海市的人口为8600万,人口密度790人/km2,而日本上述三大城市圈(19都府县)的人口为7900万人,人口密度757人/km2,就是说,虽然中日两国之间人口、面积、指标相距悬殊,但是上述两大区域在面积、人口、人口密度等方面十分相近”8。我们暂且不论苏沪是否可能建成另一个日本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