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41372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深化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深化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文摘要:职业教育课堂改革的现状:只注意到理论上的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成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所以,对技工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职摘要:职业教育课堂改革的现状:只注意到理论上的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成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所以,对技工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包括三层意思,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让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开放
2、教育的理念,能力教育的理念,发展创新教育的理念。鼓励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关健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原则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改革之势已是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抑或尝试,各技工学校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且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除了为数不多的教师在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改
3、革尝试之外,大部分教师在等待、观望,大部分课堂仍是“死水一潭”。一、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从管理角度上看,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而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只注意到理论上的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意识;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从教师角度上看,教师观念没有得到大的转变;教学目标不明确;方式方法太传
4、统。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不明确为什么要上这节课,上这节课可以形成哪种能力?由此看来,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入。二、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但技工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但对职业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
5、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所以对技工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首先,技工学校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
6、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再次,技工学校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技工学校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换言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显然不能忽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技工学校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依据“有效”的原则,
7、课堂教学才能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是“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三、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科学地进行改革。(一)更新课堂教学观念目前技工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主要有三种情况: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和实习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即便近年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输送的人才短期内还不可能成为骨干教师,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⑵另一部分教师是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大多因
8、袭了普教的传统,对教育理念存在着惯性思考;⑶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