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

ID:10739946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_第1页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_第2页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_第3页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陈言东党彤孟宪梅杨耀娴张冰【摘要】目的:本研究观察脂肪肝患者及正常人群的血清瘦素水平,以探讨瘦素与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从消化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脂肪肝病人164例作为研究组(别分为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从体检人群中选择33人作为对照组。研究人群检测空腹血清瘦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中,轻度患者血清瘦素分别为4.52±0.83ng/mL和4.09±1.72ng/mL,中度分别为6.17±1.65ng/mL和6.56±1.92ng/mL,重度分别为10

2、.21±2.46ng/mL和8.50±1.18ng/mL,正常人群血清瘦素为3.75±1.92ng/mL。中度及重度酒精性脂肪肝组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血清瘦素均高于正常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度及重度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均高于正常人,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随脂肪肝严重程度而升高。【关键词】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瘦素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脂肪肝发病率仍在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脂肪肝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瘦素是1994年发现

3、的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瘦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通过与下丘脑的受体结合发挥食欲降低和机体能量消耗增加作用;通过与外周受体结合影响一系列机体代谢过程,如胰岛素的释放,葡萄糖的产生、转运、代谢,脂肪的分解合成及胰岛素抵抗等。瘦素和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瘦素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肥胖症、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等。而瘦素与肝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及分组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选择脂肪肝病人164例作为研究组(并将其分别分为轻、中、重度酒精性脂

4、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从门诊体检人群中选择33人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常规体检及生化检查以除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和其它肝肾疾病患者,并排除了近期服用降压药和降脂药者。对于发现有糖耐量减低的则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实验,排除了有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研究组男性90例(54.88%),女性74例(45.12%),年龄23~71岁,平均58.2岁;对照组男性18例(54.54%),女性15例(45.46%),年龄23~69岁。研究对象均知情自愿。所有病例均经彩超检查确诊,根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5、2002年的诊断标准[1],亚太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与治疗共识(亚太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工作组2006年11月修订)[2],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分别对两组采用超声诊断学标准按严重程度各自分为轻、中、重度组[3]。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各82例。  1.2方法血清瘦素检测采用放射性酶联免疫法,试剂盒由北京福瑞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对两组人群均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3mL,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清。-20℃保存,待检测。检测严格按照其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并计算结果。  1.3统计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

6、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具有可比性。将研究组对象按轻、中、重度分组后,各组瘦素水平呈正态分布;对照组的瘦素水平呈正态分布。  在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轻度组血清瘦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6、P=0.517),中度组血清瘦素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血清瘦素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血清瘦素平

7、均浓度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重度组血清瘦素平均浓度均明显高于中度组(P<0.01),中度组血清瘦素平均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随脂肪肝严重程度而升高。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及对照人群瘦素水平比较见表1。表1脂肪肝患者及正常人群血清瘦素水平变  3讨论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长期高脂饮食、大量饮酒等致使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清脂质异常,肝细胞脂肪变性是脂肪肝发病的始动环节。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临床概念,系指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物医

8、学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将脂肪组织仅仅当作传统的储存能量的器官,而是将它视作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