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35187
大小:7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8
《法律关系新论(四)──调整论关于法律关系的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法律关系新论(四)──调整论关于法律关系的理论
2、第1 黑格尔哲学体系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把哲学凌驾于科学之上,靠哲学思辨来解释和预言科学的发展,这种做法遭到科学家们的鄙弃。[92]最早起来反对黑格尔的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他在黑格尔哲学盛行之时就预示了其没落,并尖锐地指出,现在德国哲学是吹牛的骗子和假充内行的骗子的产物,其中假充内行的骗子即指黑格尔。[93]叔本华是康德的忠实继承人,他主要通过发展康德的如下观点来批判黑格尔:理性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种,理论理性不能纯粹,实践理性必须纯粹,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叔本华的贡献是发展了一套意志主义的主体性哲学
3、;他的意志是本体论的概念,是客观的、普遍的意志;在主体和客体这一对范畴中,他认为主体决定客体、优于客体。他宣称:“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既然我们最熟悉自己的意志,就让它成为支配外部世界的决定力量吧;意志在永不停止的流转变化中产生出世界万事万物;意志不但是认识的主体、身体的主体、行动的主体,也是世界的主体;人的一半是主体,一半是客体(身体);不但人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整个世界都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意志高于理智,世界万物都是意志的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他认为:“一切的一切,凡已属于和能属于这世界的一切,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以主体为条件的性质,并且也仅仅只是为主体而存在。主体
4、就是世界的支柱,是一切现象,一切客体的一贯的、经常性的前提条件,凡是存在着的东西,都是对于主体的存在。”他说,“一切客体都是现象。唯有意志是自在之物。”[94]他声称,他“不认识什么太阳,什么地球,而永远只是眼睛,是眼睛看见太阳;永远只是手,是手感触地球。”[95]恩格斯曾经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认为:叔本华哲学“适合于庸人浅薄思想”,“是由已过时的残渣杂凑而成”。[96] 关于意识和存在的关系,一直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在20世纪初,新黑格尔主义开始在世界各国传播,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建立了一个绝对唯心主义体系。剑桥大学的一批青年哲学家起来用实在论的分析哲学
5、批判唯心论,其中领头人就是乔治?穆尔(1873~1958)。为了批判“存在就是被感知”等唯心论,他在《为常识辩护》(1925年)一文中,详细论证了“常识世界观”,用诸如“地球在我出生之前已经存在了许多年”等常识,成为对唯心论的最有力的批驳。“约翰逊一脚踢倒贝克莱,穆尔双手打倒唯心论”,就是记录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论战的故事。当年约翰逊博士为了反对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踢了踢路边的一块石头说,石头在我踢它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穆尔为了批驳唯心论和不可知论,针对“只有意识才是真实的”观点,举着一只手说:“我知道这是我的一只手”;他又举着另一只手说:“我知道这是我的另一只手”,
6、因此知道世界上至少还有一些不是意识的事物存在,由此证明唯心论的荒谬。虽然他们对唯心论的批判相当粗糙,但的确是不可反驳的铁的常识。后来一些唯心论者为了摆脱其理论困境,不得不申明他们并不是没有健全常识和反对常识的人,而是反对某些日常用语或语法命题。目前一些法学家否认法律可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或法律中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如唯心论者否认存在一样。他们千方百计地使人相信,诸如法律中有关人不能捕杀珍稀动物等规定,并没有调整人与动物的关系,而仅仅是调整人与人的关系。 (2)“目中无物论”与法律形式主义 关于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97]一向是经济学和法学中讨论的热门话题,但有时往往有完
7、全不同的认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目中无人”的“拜物教”思想。例如,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些学者曾经批评,有些人是见物不见人或重物不重人,意思是将人视为或人被沦为金钱或财富的奴隶。“不管是主张自由放任,还是主张加强管制,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睹物不思人,将经济与伦理分开。”[98]因此,批判“目中无人论”,强调人的因素和重视人的作用,不仅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今后和将来还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批判“目中无人论”的过程中有些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形成了“目中无物”论。“目中无物”论一方面将人的地位、人与人的关系的作用抬高到不适当的地位,另一
8、方面又将大自然和环境资源的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用等物压低到不适当的地位,结果成为导致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以来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根源。正如很多学者所指出的,自笛卡尔以来的西方科学和哲学是重人不重物(自然)或见人不见物(自然),以至于发展到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工业文明成长时期的伦理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的中心地位,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掠夺,‘人为自然立法’是其极端形式。”[99]与此相呼应,在近代传统法学理论中占主流地位的也是“目中无物”论。当然,对法学家“目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