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31829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衍伸班组建设 建立和谐车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衍伸班组建设建立和谐车间 “和谐车间”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条件下提出的重大课题。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课题,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今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作为了“十一·五规划”的工作重点。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时,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
2、共同愿望。 二、“和谐南烟”是党委在改革深化特殊时期提出的总体战略目标。 厂党委及时关注、研究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结合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我厂的实际情况,2005年职工代表大会上,张厂长在报告中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推进改革,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同时提纲挈领地指出将“和谐、友善、进取、奉献”作为我们年度教育的主题;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课上,张厂长要求全体党员“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推
3、进和谐企业的构建”,对落实“和谐南烟”作出相应的部署。 三、“和谐车间”是车间党支部实践党委部署的具体体现。 生产运行处(车间)是我厂生产环节的关键部门,为了确保顺利完成厂党委提出的宏观计划、各项经济指标,落实厂党委包括生产、管理、教育、经济效益在内的各项任务,自2003年起在党委的指导下,针对刚刚完成合并的大车间进行了以建立学习型班组为核心、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班组建设改造。两年多时间里,班组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随着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的发展,班组建设、日常管理出现了新的问题和发展动向。“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南烟”的总体思路,给我
4、们解决车间发展问题提供了指导,围绕党委决策,在总结两年班组建设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建设“和谐车间”的概念和具体做法。 “和谐车间”的内涵 “和谐车间”是在厂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结合“两个至上”烟草行业的价值观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针对车间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的总体解决方法,“和谐车间”的内涵包括:以生产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氛围为追求,以做强做精企业为目标,加强执行力,注重精细化过程控制,以职工利益为出发点,以人为本。 “和谐车间”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生产为核心。发展是企业的根本,车间是我厂生
5、产的关键环节,是完成各项生产指标、企业利润指标的关键,也是我们企业品牌发展、实现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作为生产部门的工作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厂长工作报告中的要求、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和近期、长期的发展规划,将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基准,动员组织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企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实践。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的过程控制,增强职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争取超额完成党委下达的生产任务。 “和谐车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观决定着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全体员工理解并投入以科学发展观为
6、指导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对我们的生产实践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今年的厂长工作报告中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写进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明确了改革时期我厂发展的基础、道路和方向等重大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车间”,可以使全车间员工从思想认识的角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和谐南烟”的伟大建设中。 “和谐车间”以做强做精企业为目标。“做强做精企业,保持平稳发展”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去年初针对全行业改革深层次发展提出的基本方针,张厂长在年初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跻身全国烟草强势企业”的奋斗目标。生
7、产运行处机构调整后具备了更广泛更完整的职责和功能,厂党委寄予了厚望和重托。因此,我们必须紧跟形势发展,转变思想,把工作集中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上来,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加强生产管理的过程控制,把“强”、“精”、“细”作为“和谐车间”的根本目标。 “和谐车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总结班组建设开展两年多以来的经验和成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深入到日常管理的每一个角落,是我们最大的成绩。“和谐车间”要紧紧围绕人这一核心处理好生产、管理、思想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协调发展。既要
8、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生产的快速发展,又要以员工利益为出发点,从物质、政治、精神、生活质量、生产技能、个人发展等方面,创造平等竞争、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营造鼓励发展、支持发展的氛围,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