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18379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哲学:一种非体制化的异质性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哲学:一种非体制化的异质性经验——解读《否定的辩证法》导言张一兵【专题名称】哲学原理【专题号】B1【复印期号】2001年02期【原文出处】《《人文杂志》》(西安)2000年06期第1~5页【作者简介】张一兵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一种非体制化的异质性经验——解读《否定的辩证法》导言张一兵【专题名称】哲学原理【专题号】B1【复印期号】2001年02期【原文出处】《《人文杂志》》(西安)2000年06期第1~5页【作者简介】张一兵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一种非体制化的异质性经验——解读《否定
2、的辩证法》导言张一兵【专题名称】哲学原理【专题号】B1【复印期号】2001年02期【原文出处】《《人文杂志》》(西安)2000年06期第1~5页【作者简介】张一兵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否定的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主将阿多尔诺晚年的一部重要论著。我已经说过,这本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终结的标志(注:参见拙文:《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与晚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3期。)。尤其是该书说明阿多尔诺哲学理论前提的导言,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在该书导言的前半部分,阿多尔诺是以否定性
3、的言谈横扫了自德国古典哲学以来的一切西方哲学,这甚至囊括了已经给20世界思想史带来颤栗的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为的是想说明,只要哲学还在同一性的总体逻辑之中,哪怕它具有再大的颠覆性,它却仍然是一种骗局。哲学的真谛是要真正逃出概念拜物教体制的罗网,真正申张一种来自人的生命深处的异质性的经验。我感到,他其实更多地钟情于对本质主义彻底造反的尼采。但是,他与同样献殷勤于尼采的海德格尔有很大的异质旨趣。 1、从概念拜物教中的觉醒 阿多尔诺对传统哲学一个重要反思是对概念拜物教的批判。这里的拜物教当然已经不是马克思经济学意义
4、上的拜物教,即人所创造出来的社会关系颠倒地成为人的客观力量,而是转喻为一种观念强权。在此,则是特指传统形而上学的概念观用虚假的本体自给自足的物化、强制的同一性和总体性意识形态地掩盖实际上存在的非本体性、不完整性和非同一性。 阿多尔诺说过,“思维就意味着同一”,这种同一的本质是对对象的支配。这是阿多尔诺在《启蒙辩证法》具体分析工具理性霸权之后的一种更强化的形而上学升化。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工业中的工具理性,而是指一切以概念为核心的抽象思维的霸气。这下,打击面可是太大了。因为,只要有人的认知,就一定会有这种抽象的同一。阿多
5、尔诺哪里来的这一反常识怨恨呢?他认为,思维的外表即纯形式就是同一性的总体,这种表面的总体与思维本身的真实内容常常纠缠在一起,并往往不自觉地表现为“概念秩序满足于掩盖思维试图理解的东西”。这是有道理的。当我们凝固于这种概念的外在同一性时,就必然形成遮蔽真相的意识形态,即概念拜物教。这也是后面阿多尔诺所说的,“概念是和非真理,压迫的原则融合一起的”(注: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伦敦,1973年,第48页:中译本,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这是由于,概念的“下定义意味着从主观上利用一固定不变的概念去捕捉某种客观的
6、东西”(注:阿多尔诺:《主体与客体》,《法兰克福学派论文选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08-209页。)。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们不难发现,阿多尔诺这里的讨论与海德格尔是非常接近的)。当然,批判概念拜物教并不是让我们消除概念,而要“靠概念极力超越概念”(注: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伦敦,1973年,第48页:中译本,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4页。)。这就是一种新的概念辩证法。让概念不再凝固,不再自足地以为客体是“一点不拉地进入”自身,用海德格尔的话表述就是在概念上打上叉。再激进一点,写上一个概念,再将其擦
7、去。这就到了德里达。 阿多尔诺认为,产生概念拜物教“强制性同一”的这种概念观,既是唯心主义的又是意识形态的。“因为概念本身是现实的因素,现实首先是为了支配自然而需要概念的形态”(注: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伦敦,1973年,第48页:中译本,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这也就是说,一切概念、甚至哲学的概念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非概念物。阿多尔诺这里的意思是说,概念首先不是在本体上自足的,它不过是现实的产物,这是理解概念本质的非概念性前提。再者,非概念性还在于概念本身需要“非概念和直证的因素”,因此它总是与
8、“一个非概念的整体纠缠在一起的”。他认为,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二点,也就有可能“清除了概念的自给自足性,从我们的眼睛上揭下了障眼物”,这是一种从迷乱中的觉醒,它会使概念非概念化并趋于“非同一性”(nonidentity)。据说,“这是否定的辩证法的关键”(注: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伦敦,1973年;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