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71971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摘要: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我们再也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加强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是新世纪教育所面临的紧迫课题。本文论述了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学生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是中国社会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基本缺失在教育中的反映。杨振宁曾说过,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忽略人文精神,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在我们这个日益工具化、技术化、物质化的时代里,人文精神缺失已成为我们再也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了,如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等典型极
2、端的事件已引起很多人的深深忧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教育中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是新世纪教育所面临的紧迫课题。人文主义是一种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的思想态度。要塑造人类灵魂,就要培养好人,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就是说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
3、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那么,中学历史教师怎样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终极和崇高的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它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血肉和灵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摸索、探讨:一、突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把人文精神落到实处,教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我们要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
4、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传统历史教育过程中历史事件被概念化了,人物被脸谱化了。历史教科书也是有人名,无人性,忽视了历史中“人”的存在,内涵干瘪萎缩,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大多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作为人的一种魅力。一部人的历史却没有人的地位,所使用的语言,也一律是四平八稳和貌似权威,政治色彩很浓。教材内容淡化过程,注重前因后果,特别是对事件和人物的认识评价,多是现成固有的结论。对于涉世未深、生活积累和社会阅历极浅的中学生,根本理解不了,更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历史教材的这种重政治,轻人文
5、;重阶级分析,轻生产力分析;重知识结构,轻情趣情景;脱离生活,与现实割裂……的传统模式,深刻制约了历史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人文精神作为立人的基本精神,它是一种实践的精神,离开了实践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教材在历史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参与:即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发掘学生潜能,创造一个发展学生个性的氛围,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为核心。新教材的典型特点是“开放的历史课程”、“开放的内容标准”,至于传统教材中的“地位”、“特点”、“原因”、“影响”、“认识”到底有哪些?属
6、于什么性质?没有具体的要求,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听讲与被动接受转变成探究与合作;由注重书本知识转变成注重实践活动;由间接经验转变成直接经验。新教材编排体现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原则,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研究、探究等过程凸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文精神是学生在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领悟和升华。所以,在课堂里学好历史基础知识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注意拓展教材,倾注对现实的人
7、文关怀,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丰富和提高还需要在开放的情境和开放的活动形式中反复感知、理解、比较、判断之后,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价值选择和行动。教师还可以根据某一章节教学目标、内容及其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通过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片断、电脑多媒体展示来创设一定的历史教学场景或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历史的体验、想象、感悟等),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而然地得到调动和提高,因此也孕育出各种深厚而高尚的情感,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发展,人格塑造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塑造,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因此达到。二、
8、注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新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首先是参政的意识,其次是权利和义务意识,再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知识是政治智慧的先决条件,历史教学是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的主要阵地。新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