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棘突间固定技术

腰椎棘突间固定技术

ID:10661719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腰椎棘突间固定技术_第1页
腰椎棘突间固定技术_第2页
腰椎棘突间固定技术_第3页
腰椎棘突间固定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腰椎棘突间固定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腰椎棘突间固定技术【关键词】腰椎弹性内固定腰椎弹性内固定技术可保留腰椎术后的活动度,降低椎间盘的退变速度。棘突间内固定是弹性内固定技术的一种,由异体骨、钛合金等不同的材料组成。其主要通过撑开棘突,增大棘突间距,缓解神经根出入口的紧张度,达到减压治疗的目的。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腰椎间盘突出以及腰椎不稳症等都是其应用的指征。器械此器械是由一硅核心材料组成,外周覆以涤纶套桶和Rl)观察,测量硬膜囊的横截面积,结果示术前为78mm2,术后为93mm2,坐位和站立时分别为85mm2和107mm2术后93mm2和108mm2。屈曲坐位与术前相比从106mm2增加至114m

2、m2,神经椎间孔面积增加了23mm2至26mm2。Lee等[4]对10例老年患者植入X-STOP前后用MRI比较硬膜囊横截面积发现术后增加了17mm2(22%),椎间孔面积增加了22mm2(37%)。除了测量神经根孔和硬膜囊的横截面积之外,测量上下棘突之间的距离也可判断棘突间内固定器械的临床效果。Zucherman等[2]指出随访期内其治疗的病例都可很好的维持棘突的高度。但是该指标存在一定的误差,国外有报道可能出现31~51mm和34~46mm的误差,国内很多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8]。目前认为小于1mm的误差是难免的[2]。42脊柱后柱韧带结构的生物力学特点

3、植入棘突间器械前需要彻底清除后方韧带组织结构复合体(posteriorligamentplex,PLC),包括棘上和棘间韧带。但是其重要性一直未引起大家重视。棘上韧带是PLC的重要组成部分。棘上韧带是维持伤后脊柱稳定性的关键之一。但切除PLC也是椎板切除术的常规。在植入Coflex和Wallis等时需保留棘上韧带。植入棘突间内固定器械的并发症之一是棘突骨折,尤其是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此类并发症发病率更高。骨折容易发生在术中植入棘突间内固定器械时和内固定器械大小不合适的部位。Talwar等[9]研究发现经于棘突间植入器械时所需要的侧向力大小为66N(11~150N),

4、而致棘突骨折的侧向力是317N(95~786N),一般认为150N左右的力可致棘突骨折,且与棘突骨密度有关。Shepherd等[10]测量了棘突产生移位时作用棘突上的力,致棘突骨折的平均力量是339N。发现棘突骨折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选择的内固定材料。27例标本中发生棘突骨折的病例只有8例,其他的骨折类型包括骨折线经椎弓根的有10例,经椎体的有9例,提示棘突和椎板交界处要比想像中的强度大。43棘突撑开、椎间盘退变及其下腰痛之间的关系棘突间内固定器械通过牵拉后方棘突组织可减少后方纤维环的张力,降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生。椎间隙高度的丢失是椎间盘退变的常见表现之一。在治

5、疗时通过椎间植入物或人工椎间盘来恢复椎间高度可有效改善症状,可能与后方纤维环张力降低致机械刺激痛觉神经末梢张力,减轻了术后疼痛。椎间盘负荷降低可能与椎间盘内压力及后方纤维环的长度有关。棘突间固定可有效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在过屈位的时候可降低43%~63%;中立位时降低40%~41%;过伸位时可降低17%~38%,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1]。椎间盘内压力变化和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目前依然是研究的热点。Kroeber等[12]发现髓核内压力在正常组比退变组患者高很多,动物试验已经证明此结论。最初的机械压迫可致髓核内压力增高,随后其内的压力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可能与髓核内的水含量逐步

6、减少有关。椎间盘内的压力降低是纤维环为了应力变化而做出的自身保护性反应。椎间盘牵引可产生很好的临床效果。椎间盘持续牵引有可逆转由于机械性压缩导致的椎间盘退变[12]。Guehring等[13]检测了在生理条件(对照组)和牵引下(试验组)椎间盘内的压力变化,发现对照组的髓核内的压力与节段水平有关,在L3、4水平最大。压缩和牵张两种不同的条件下,髓核压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可能的解释是随着牵引力的减小在上下椎体的终板之间形成空腔,产生“真空现象”。是否通过牵引真的可以“逆转”的椎间盘退变的过程目前还无定论。有研究者使用fMRI检查发现棘突间内固定器械植入后椎间隙高度平均增长

7、了009mm。另由报道后方椎间隙高度平均增加了175mm[4]。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棘突间内固定器械来降低关节突关节的张力以期减少关节突源性疼痛。导致痛觉产生的神经主要是来自内侧分行背根神经节,分布在关节突关节附近。Lorenz等[13]发现在过屈位的时候腰椎小关节的负荷明显增加。棘突间内固定系统治疗912例患者的临床结论,结果显示此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疼痛,临床满意率较高[22]。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主要包括伤口感染,棘突骨折。总之,腰椎棘突间内固定技术日趋成熟,各种类型的内固定器械国内的研究也日益增多[23、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