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有关言语适应理论

研究有关言语适应理论

ID:10656299

大小: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研究有关言语适应理论_第1页
研究有关言语适应理论_第2页
研究有关言语适应理论_第3页
研究有关言语适应理论_第4页
研究有关言语适应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有关言语适应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有关言语适应理论----英语其它论文-->[摘要]言语适应理论由柴尔斯等人于70年代初提出,发展到今天已近三十年。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新颖的理论视角受到[关键词]言语适应理论 述评Abstract:Initsnearlythirtyyearsofdevelopment,speechacmodationtheory,originallyasocio-pyschologicalmodel,putforunicationstady,pragmatics,discourseanalysis,asportanceandexplanatorypoentandissuestob

2、efurtherstudied.Keyodationtheory,revieodationTheory:SAT)从70年代初由柴氏等人提出来,发展到今天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它最初作为社会心理学理论模式提出来主要用于解释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心理动机,但今天其影响已大大超越了原有的理论目标,被广泛用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第二)语言习得和交际学研究。本文将综述这一发展过程和有待研究的问题。二 言语适应理论的提出和发展2•1 理论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可说是理论的建立时期。柴氏、泰勒和鲍里斯(Giles,Taylor,Bourhis)(1973),

3、因不满足于欧文•特立浦(Ervin-Tripp)(1964)、海姆斯(Hymes)(1967)、桑苛夫,(Sankoff)(1971)等对语码变化、社会交际中言语的多样性所作的分类和描写(尽管柴氏等高度评价了欧氏等的贡献),认为有必要提出某种理论来解释言语交际中的言语多样性问题。柴氏和波维斯兰德(Poaintenance)等交际策略的心理动机和情感因素等的影响。言语趋同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一方改变自己原有的言语习惯或语体,以更接近说话对象的言语或语体。它可表现在发音、语速、停顿、语码等方面。一般来说,言语趋同追求的是获得对方的赞同、接受、喜欢或好感,

4、增进理解和交际效果以及相互间的吸引力等。应该指出,它们往往是相互作用,同时存在。言语趋异指交际中的一方使自己的言语或语体变得与说话对象的言语或语体不同。言语趋异主要是为了保持说话人自己的社会身份特征和群体特征。言语保持指未作出任何改变,也就是说没有趋同。Giles将它视为言语趋异的次类(subtype)。2•2 理论发展的特征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理论的实践和发展时期。进入80年代以后,许多社会语言学家运用言语适应理论对以移民区和双语或多语区为主的言语运用中的多样性进行了大量深入和富有成效的调查,硕果累累。除了柴氏本人的大量系列研究成果以外,主要的还有柯

5、普兰德(Coupland)的系列研究成果,克劳斯(Krauss),斯特里特(Street),毕贝(Beebe),鲍里斯,布拉戴克(Bradac),加洛伊斯(Gallois),卡兰(Callan),库尔马斯(Coulmas),贝特(Burt),司各腾(Scotton),贝格(Berg),梅尔霍夫(Meyerhoff)等人也出版了不少著作,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在此,限于篇幅,不可能一一细举。另外,Languageandmunication杂志于1988年的3/4期出了专号,集中刊出了十几篇论文。综观其二十多年的发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2•2•1 

6、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如前所述,适应理论提出之初,它只是一个社会心理模式(柯普兰德,1995),主要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重点研究的是微观领域中诸如风格变化和语码选择时的动机、认知与群体忠诚(grouployalties),以弥补传统社会语言学中注重规范和规则的社会功能解释的不足。研究者们如柴氏(1975,1976)等主要研究了相似吸引原则和归因原则。相似吸引原则是适应理论的实质。言语适应的过程以此为原则,表明个体希望获得社会的承认。斯马德(Simard)、泰勒和柴氏(1976)根据海德(Heider)的归因理论三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和外部压力)提出了适应理论修改

7、模型。该模型认为,适应的有效性应从说话人评估和相互适应两方面来考察(柴尔斯等,1997)。初期的适应理论只是一组预测听话人对诸如言语趋同、言语趋异、语言保持等言语策略的社会评估的假设(柯普兰德、柴尔斯,1988),因而注重内在因素的研究。柯氏(1988)认为在研究言语适应时,除了研究言语趋同、言语趋异、语言保持和言语互补等会话策略外,还应研究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对会话需要的注意程度和角色关系的处理。柯氏和柴氏(1988)概括说,除了研究由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语言保持构成的近似(approximation)策略以外,还应包括可理解策略(把话语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