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ID:10648007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_第1页
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_第2页
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_第3页
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_第4页
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_第5页
资源描述:

《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摘要】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机制与疗效。方法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PADBS患者51例(治疗组)接受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同期入院常温下未用纳洛酮治疗的同类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浆β内啡肽(βEP)均值、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血浆βE

2、P均值、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明显下降(P<0.01),低CPP明显上升(P<0.01);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并发症。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觉醒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PADBS患者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关键词】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亚低温;纳洛酮

3、;β内啡肽;预后  Keyaticacutediffusebrainsildhypothermia;naloxone;betaendorphin;prognosis颅脑损伤是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创伤,居第二位,其伤残率和死亡率却是全身各部位的首位。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acutediffusebrainsl+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阿曲库铵200~400mg。冬眠肌松合剂用量和速度依据患者体温(T)、心率(HR)、血压(BP)、肌张力等调节,在4~6h内将肛温降至33~34.5℃(平均

4、34.0℃),时程1~7d(平均68.7h±32.9h)。当颅内压(ICP)降至基本正常后24h,停止亚低温治疗。我们以平均每4~6h升高体温1℃为标准,并逐渐减少冬眠肌松合剂滴速,在12h以上将体温恢复至36℃左右。同时,患者入院后立即缓慢静脉推注纳洛酮注射液0.8mg(商品名为苏诺注射液,0.4mg/支,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以后或术后以0.4mg/(kg·d)加入生理盐水40ml中以静脉推注泵持续推注,第4天起改为0.1mg/(kg·d)加入生理盐水40ml中以静脉推注泵持续推注,至第11天停药。对照组:除未使用纳洛酮外,也采用降

5、温毯等方法将病人肛温控制在36.5~37.5℃。两组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如脱水、抗感染、激素、制酸、神经营养、营养支持等)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测定  两组病人均在治疗前、用药3d后、用药11d后各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ml,EDTA抗凝,加抑肽酶500KU/L,离心10min分离血浆,置入-20℃冰箱保存待测。βEP放免药盒由北京华英放射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所有标本均在同批检测。  1.4观察指标  (1)床旁监护仪连续监测体温(T)、心率(HR)、血压(BP)、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颅内压

6、监护仪监测ICP1~7d,同时计算脑灌注压(CPP)(CPP=平均动脉压-ICP),每隔4~12h定期抽血测定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2)两组血浆βEP测得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x±s)。(3)使用纳洛酮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及亚低温治疗中并发症。(4)治疗效果采用伤后3个月时按GOS评分标准评估预后(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对治疗有效者,记录意识恢复觉醒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根据上述观察指标,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χ2检验,P

7、<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ICP和CPP  从表1中可见,治疗组病人ICP值治疗24h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伤后第3、7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从表2中可见,治疗组病人CPP值治疗24h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伤后第3、7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1两组患者的ICP比较(略)表2两组患者的CPP比较(略)  2.2血糖和血乳酸  从表3中可见,

8、治疗组病人血糖和血乳酸值治疗24h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伤后第3、7天时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