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24409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关于大学评价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大学评价问题的思考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6.5%,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政府机构、社会公众迫切需要对大学的运行状况有所了解,大学评价目前成为人们了解大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尝试对目前我国的大学评价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大学评价的现状 在国内,自1987年开始,已有14个单位或个人发表了30多个大学评价结果。下面从五个方面对国内大学评价的发展及现状进行概述。 1.大学评价的组织者。我国大学评价的组织者涉及面比较广泛,包
2、括国家科研院所(如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大学评价课题组等)、大学(如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等)、政府(国家科委)、信息技术公司(莱比格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及X站(X大),其中主要以科研院所为主。这与其评价的规范性、科学性、专业性及数据的可靠性是密切相关的。此外,近几年以期刊、X络为代表的媒体的参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对大学评价的关注,这也为大众了解大学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和途径。 2.大学评价的内容。在我国,大学排行始于官方对大学科技实力的关注。通过对
3、大学科技实力(或学术质量)的评估为大学排序,成为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大学排行的突出特征。1987年9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采用SCI收录论文数量为唯一指标,对我国87所重点大学进行了排序,这一首次对国内大学进行的定量排名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后来大学评价的“基调”――以大学科研能力为主要评价内容,并主要选用SCI(科学引入索引)、EI(工程索引)等为数据源,以科技论文发文量和被引数量作为参考指标。随着国内“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建立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推出,国内的大学评价指标也逐渐扩展到国内
4、论文发文量,学科也由过去的自然科学领域延伸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此外,在对大学科研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评价者的目光也开始投身高校的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方面,力求从多个方面对学校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3.大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大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与评价内容相对应的,原先评价内容较为简单,侧重于学校的科研能力,因而评价指标也较为单一,且主要以发文量和引文量为标准。随着大学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指标也随之丰富,逐步发展到多指标、多级指标,并分级赋予不同的权重,这种加权的方法已为现今国内外各类大学评价所普遍采用。与原先的单一指标相比,现行的
5、指标体系更为完善,更具有层次性,也更能全面反映大学的科学、科研及整体实力水平。但另一方面,由于现行指标体系基本上是线性的,因而这种方式对大学评价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的适用性程度也开始引起有关学者的思考。 4.大学评价的数据源。任何评价,都需要做到科学、客观、公正。这除了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得以反映之外,数据源的客观准确也是重要的保证。关于我国大学评价的数据,其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单一向复合发展,过去主要是选取一至两个数据源,且以SIC、EI等国外检索工具为代表;现在由于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数据源的选用呈现出复合化的趋势,一
6、般评价单位大多选用包括国外检索工具、国内数据库及高校资料汇编等多个数据源。二是从以国外检索工具为主转向国内、国外数据库并重。国内的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开始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日益广泛的应用,并在大学评价的数据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5.大学评价的发布方式。从评价的发布方式来看,我国大学评价的结果主要是通过报纸、期刊和X站等方式来公布于众。这种多方媒体参与的发布方式,为公众了解大学评价提供了积极有效的途径。按发布的周期来看,目前国内大学评价可划分为两类:定期连续性发布的评价和只发布了一次的研究性
7、评价。虽然这些定期连续性的排名在内容、指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但它们按一定周期的常规性发布正是评价规范化的重要表现;而只发布了一次的课题研究的评价,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大学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为其它的评价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我国现行大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评价要求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而目前国内的大学评价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国内大学评价自从推出之后,对其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而争论也主要是围绕评价的规范性、科学性等要求而展开。 1.关于“谁来评”的问题。由谁来进行大学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评价
8、主体的问题,同时又涉及到大学评价的目标定位。我国大学评价的评价主体包括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参与者。较之更早以前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的高校“选择性排序”而言,目前的大学评价似乎已淡化了官方的色彩,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