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儿童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让每一个儿童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ID:10620270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让每一个儿童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让每一个儿童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让每一个儿童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每一个儿童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每一个儿童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摘要:让儿童参与课程设计,是对课程传统观念的挑战。经过二十多年来对儿童与课程的研究,无锡新区实验小学逐步从外围走向核心,从外铄走向内生,将儿童纳入课程的主体,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学校开发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吸引并引导学生发现最好的自我;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从课程和学科本身切入,寻找便于学生参与设计的要素。中国9/vie  关键词:儿童;课程设计;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1673-9094(2017)02A-0066-05  “主动参与”的一般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教育教学活

2、动,端正参与动机,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中关于“主动”的含义,百度百科的解释是:(1)不靠外力促进而自动。(2)能够由自己把握。可以看出,“主动”的意蕴是关于主体具备一定能力的自动行为。因此,我们对主动参与的理解至少包括积极参与、适性参与和建构性参与三个方面。积极参与是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即有参与课程设计的意愿,同时相信自己有能力来设计课程。适性参与是操作方面的要求,学生能根据个性差异,找到符合自己认知规律的参与方式,根据自身学力选择参与程度。建构性参与是结果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规划设计、操作实践、归纳总结等活

3、动使得课程参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智能、情感得到�l展性建构。  这里的“每一个儿童”,是类与个体的结合。我们的理想是希望每一个儿童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让课程和儿童融合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群体乃至个体的意志和声音。“每一个”意在强调以下意味:一是儿童要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创造者。二是尽可能让所有儿童都参与进来,一个都不遗漏。三是让不同类型的儿童都有自己适合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四是每一个儿童主动参与课程设计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量的发展上是从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走向所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质的发展上是从表层参与走向深度参与。  文中的

4、课程设计,一般狭义的理解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但晚近的课程设计,已从专注于静态的结构、形式转向动态的、连续性的、发展性的作业,几乎可以等同于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过程,在学校课程设计中,这种意味尤为明显。所以本课题中的课程设计,既有狭义的理解,又可以看作课程的全过程。  让儿童参与课程设计,也包括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这是对课程传统观念的挑战。如何对待儿童有没有这个能力的问题,我们认为如果一直认为他们没这个能力,那么他们永远没有这个能力。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每个儿童心中都有一粒种子,一旦被

5、唤醒,他们就会以一种茁壮的方式,成长为属于他们的特有的姿态。作为教育者,只有充分地相信孩子,给他们创造一个施展的舞台,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那么如何使课程与儿童有机融合,让儿童能够愉悦地、自觉主动且有能力地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笔者结合我校“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让每一个儿童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校本研究”,谈谈我们的思考和实践。  一、关于儿童课程参与的思考  (一)儿童课程参与的理智传统  尽管学生课程参与是最近十年才出现的一个新的术语,但实际在其成为概念之前,就已经作为一个事实存在了。不管是古代人性论的演变,还是西方课程研究的发展,总体来看,在课程开发范式的

6、发展过程中,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经历了一个从旁落到回归的过程,且在课程开发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扮演。自传课程理论、批判课程理论等,都汇成了支援学生课程参与的思想交响乐,同时也与推进平等、个性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共鸣。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重要性的强调并不必然带领学生走向课程参与,如若把知识作为学生参与的鹄的,又或者以社会的名义引领学生参与,都必将使“闻道在先”的成人顺理成章地对儿童居高临下,或将儿童工具化、功能化。因此,社会功能、儿童本位、知识取向不仅构成了课程的基本维度,也形成了理解儿童课程参与的基本张力。  (二)儿童课程参与的当代蕴涵  从哲学维度看,儿童

7、课程参与的核心在于儿童与课程的关系。一是事实关系,即对于儿童而言,课程是什么;二是价值关系,即课程“为什么”。近代以来,在整体论、生成论和复杂性理论的冲击下,原有的认识论范式正被不断地超越,儿童与课程的关系也需要加以反思和重构。传统的主客二元论将世界和人由物我不分变为界限分明,之间横亘一条认识之河。尽管这种认识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但对它的反思从未停止,即便是其所成就的科学领域的发展,包括量子力学的发展,也正在对其予以扬弃。即人类眼中的世界绝不是一个无我的世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本然的世界,只是我眼中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试图认识的现象都是我们参与其中的现象,所有

8、进入认识视域的现象都是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