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辩证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中药辩证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ID:10611253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中药辩证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药辩证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药辩证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药辩证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_第4页
中药辩证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辩证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辩证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辩证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采用中药辩证加灌肠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总有效率89%,对照组显效8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P0.05)。2诊断标准2.1西医诊断标准:依据1987年全国中医学会肛肠会议有关特发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结合本病的临床特点,制定以下标准:①临床表现:腹痛、腹胀、肠鸣、肛门下坠感,大便习惯改变和性状改变,大便秘结,或腹泻,体检左下腹或右下腹压痛,或二者交替出现,次数增多,大便呈羊屎状或稀糊样,带粘液胨子或粘液血便

2、。②肠镜检查:肠粘膜血管影纹理紊乱,网状结构模糊或消失,局灶性或弥漫性充血水肿或呈粗糙颗粒状,组织脆弱易出血或有糜烂,分泌物或成假息肉,结肠粘膜活检呈炎症反应。③须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克隆氏病及其他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结肠炎。[2]2.2辨证分型标准:6①湿热内蕴:粘液脓血便,以脓血为甚,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滑数。②脾肾阳虚:粘液血便,以粘液为甚,食少纳呆,形寒肢冷,遇寒即发。舌淡苔薄,脉沉细。③肝脾不调: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与情志因素相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④寒热错杂:神疲乏力,粘液脓血便,肛门灼热,舌质红,苔白厚,脉沉细。3治疗方法

3、3.1观察组6口服给药:湿热内蕴型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主要药物:白芍20g、黄芩10g、黄连6g、生大黄后下10g、槟榔10g、当归10g、木香6g。偏热甚者加白头翁15g、黄柏15g、秦皮15g,偏湿甚者加猪苓15g、泽泻15g、茯苓15g、苍术15g。脾肾阳虚型用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丸、四神丸加减。主要药物:党参15g、茯苓15g、白扁豆15g、山药20g、砂仁10g、薏苡仁30g、桔梗6g。偏脾阳虚者加附子10g、干姜10g、白术15g、甘草10g.。偏肾阳虚者加补骨脂15g、肉豆蔻15g、吴茱萸6g、五味子10g。肝脾不调型用痛泻药方合四逆散加减。主要药物:白术15g、白芍20g、

4、防风12g、陈皮12g、柴胡12g、枳壳15g、甘草10g。寒热错杂型用乌梅丸加减。主要药物:乌梅10g、黄连3g、黄柏10g、太子参15g、当归15g、制附子10g、桂枝6g、川椒6g、干姜6g、细辛3g。用法:一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口服,早晚各1次,10日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灌肠给药:基本方药:白头翁20g、白芨12g、五倍子12g、黄连10g、地榆15g、马齿苋20~30g、蒲公英15~20g、败酱草20~30g、仙鹤草20~30g、鱼腥草20~30g。操作方法:将10味中药浓煎取汁100ml,冷却至36~37℃,灌肠前患者排空大小便,将一次性灌肠管轻缓插入肛门约15cm,

5、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分次抽取中药汁,与灌肠管连接,将药液轻缓推入结肠,患者采用平卧或侧卧臀部抬高位30min,每晚睡前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3.2对照组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片(0.25g/片),每次1.0-1.5g,一日4次,口服,15日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4治疗结果4.1疗效评定标准依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肠6镜复查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完全消失或疤痕期;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肠镜复查粘膜炎症明显减退或溃疡明显缩小,或数目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及肠镜复查均无明显改善。4.

6、2疗效对照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5讨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病变,病因复杂且未完全揭示,但与感染因素、精神因素、酶的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及保护物质缺乏(抗蛋白质分解物质如叶酸)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免疫学和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目前认为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感染因素和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只是诱发或继发因素。本病以青中年居多,也可见于小儿及50岁以上者。男女无大差异。[4]6本病属中医“肠癖”、“滞下”、“痢疾”、“便血”等范畴,多因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忧思恼怒,使脾胃损伤,运化乏力,湿热内生,蕴结于肠腑与气机相搏,肠道运化失司,日久脾肾阳虚,浊邪积聚,浸淫肠腑

7、,正虚邪恋,反复发作。中医辩证可分为湿热内蕴型、脾肾阳虚型、肝脾不调型、寒热错杂型。口服中药按辩证分型论治,湿热内蕴型采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化裁,以达清泄湿热,调气行血之效;脾肾阳虚型采用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丸、四神丸加减,重在温补脾肾,收涩固肠,健脾渗湿;肝脾不调型采用痛泻药方合四逆散加减,以达疏肝理气、健脾和中之效;寒热错杂型单用寒药或热药皆不显效,故采用乌梅丸化裁以温中清肠、平调寒热。灌肠中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