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路径与未来发展

实证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路径与未来发展

ID:10609181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实证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路径与未来发展_第1页
实证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路径与未来发展_第2页
实证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路径与未来发展_第3页
实证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路径与未来发展_第4页
实证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路径与未来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证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路径与未来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证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路径与未来发展  实证主义进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作用,使国人开始了科学的思考,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震荡,并推动其转向。但是直至当下,对于实证主义与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关系的研究甚多,而对于实证主义与中国社会科学整体发展关系的研究存有明显不足。本文希图从实证主义在法学、管理学、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中重要体现的研究来发掘实证主义对中国社会科学整体发展的贡献及重大意义,以深化理解实证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路径与未来发展。  一、实证哲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

2、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是实证主义创始人,他在《论实证精神》中认为,实证一词包含了四层意思:一是与虚幻对立的真实,二是与无用相对的有用,三是与犹疑对立的肯定,四是与模糊相对的精确。所谓实证精神,就是按照实证词义的要求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审慎缜密的考察,以实证的、真实的事实为依据,找出其发展规律;所谓实证哲学,就是把实证精神推广到哲学研究上去。因此,这种实证主义与神秘主义和经验主义不同,它不进行抽象,也不以感性经验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它以事实为依据,既肯定过去,更重视现在,

3、既承认精神,也承认物质,因而它能对过去和现在、精神和物质做出公正的评价,并能使观念与运动、进步与秩序得到基本的协调。实证主义方法论力图使人们改变过去的那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主张社会科学的研究也要遵循科学主义、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发掘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律。实证主义开创之初,孔德、穆勒、斯宾塞等理论家认为哲学应以现象和经验为基础,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建立清晰明白的系统知识。随着时代发展,西方实证主义发展成为马赫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这些实证主义分支都拒斥形而上学。但实证主义在反对思辨形而上学对科学发展的束缚时却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

4、,那就是把束缚了科学发展的思辨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当做对事物和世界的本质及基础进行研究的哲学本身的局限性,在否定前者的名义上也否定了后者,也就是否定了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理论,特别是对本体论问题进行研究的意义,进而它否定了唯物主义,这必然会把哲学和科学都局限于现象范围,使它们失去现实的客观基础。  实证主义进入中国,起初与其可贵的实证精神并没有很大的关联,而是有更为复杂的时代用意。  鸦片战争以降,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西方实证主义进入国人的视野,首先是作为改造社会的武器,其次才以哲学的面目出现,因而带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  作为没有中国

5、传统的外来哲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获得发展空间,同它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的需要有很大的关系。  实证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大体上分为引入期、发展期、反思期。严复和王国维在引入期功不可没。  严复留学英国期间接受了西方近代的实证科学,后来他在中国学术界大力倡导西方的实证科学,倡导实证方法,初步介绍了经验原则和逻辑原则,呼吁改革传统的思维方式。严复之后,王国维研读康德的哲学着作时,接受了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从认识论的角度入手,研究实证方法的哲学基础,把实证方法提升到实证原则的高度。在发展期,胡适、王星拱、丁文江等人最具代表性。胡适留学美国师从

6、杜威,接受了实证哲学在美国的分支实用主义的思想。由于胡适本人不是自然科学家,因此尽管他致力于弘扬科学方法,却未免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自然科学家兼哲学家王星拱、丁文江等人弥补了胡适的不足,在五四时期,王星拱在《科学方法论》一书中介绍了实证主义的嫡传马赫主义哲学。在1923年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中,号称科学神的丁文江打出唯觉主义和存疑主义的理论旗帜,进一步扩大了马赫主义的影响,从而把中国实证哲学思潮推向高峰。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为反思期,张东荪、金岳霖先后尝试建立自己的认识论体系,以解决实证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张东荪从康德那里受到

7、启发,沿着主观主义的思路,主张用先验论修正实证论的唯觉主义观点。而真正做到接着实证哲学的问题讲而又突破实证论局限的学者当属金岳霖。他认为,仅靠感觉经验并不能形成知识,知识归根结底来自独立存在的外物。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必须看到意念的抽象作用。他虽然也认为知识于感觉,但否认感觉是主观的,而强调它也有其客观,人们必须承认被感知对象的客观性。这种观点,最终突破了实证论的樊篱。  在刚刚从中世纪复兴过来的时代,实证哲学无疑具有很强的革命性,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在某种程度上,它使人类从此真正走向理智、理性与科学。实证主义进入中国之后,

8、在哲学层面上引起了有关知识论的探讨,在大众文化层面上引入了科学思维,形成了中国的科学主义思想,使科学成为中国人思考的坐标系,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  二、实证主义与中国相关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分析  实证主义进入中国与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